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的嫡长子,也是汉室王朝的第六位皇帝。
虽然汉景帝的一生只有短短的四十八年,但是他创下的功绩却能在文帝发展的基础上承前启后,所以他和文帝被后世并称为“文景之治”。
不过,汉景帝的一生并非无过,在宴请宰相周亚夫的时候,汉景帝多留了一个心眼,没给周亚夫准备筷子。
在宴席上,周亚夫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的态度,但当宴席结束后,汉景帝却对他人说:周亚夫留不得了。
周亚夫被预言的一生
提及周亚夫,相信会有人想到影视剧《美人心计》里,由何晟铭扮演的周亚夫。
周亚夫生于西汉之初,他身份尊贵,家世显赫,父亲周勃是对西汉有着开国功勋的重臣,而他是周勃的次子。
在汉文帝登基之后,周亚夫子承父业,承袭他父亲的爵位,被封为了绛侯。
虽然身份尊贵,但周亚夫身上没有纨绔子弟的劣根性,他认真念书,勤恳习武,是个才能卓越的人。
不过,他父亲的爵位原本是轮不到他来继承,在这之前,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
一开始,周亚夫被汉文帝派来河内郡,当一个河内郡守,初来到这片土地的周亚夫,在下属的言语之间,认识到当地有一个名叫许负的老妇人。
据说这个老妇人十分擅长看相,相传她是看一个准一个。
周亚夫有些不信,但还是把老妇人叫到了自己的署中,让她给自己看一看面相。
那老妇人生得其貌不扬,但是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她睁着双眼,认认真真地端详了周亚夫,片刻后,这位老妇人一脸凝重地对周亚夫说:
“大人,您的面相非常尊贵,据我所测,三年之后,您将会封侯;八年之后,您将会出将入相,手握国家大权,文武百官中,唯您独尊。”
说到这里,老妇人顿了顿,周亚夫看着她欲言又止的模样,奇怪道:“可是看出了什么?”
那老妇人微微一叹,说:“可惜啊,九年之后,您就会因为饥饿而亡。”
周亚夫听完,顿觉得荒谬无比,他嗤笑一声说道:
“首先,我不可能在三年后被封侯,因为我上有一位大哥,他将会承袭我父亲的爵位,就算我大哥因为意外过世,也还有他的儿子,所以说,这爵位无论如何也落不到我头上。”
“其次,你既然预言我在八年后会成为宰相,那我彼时一定是富裕无比,最后怎么可能因为饥饿死去呢?”
面对周亚夫的咄咄逼人,老妇人没有显得慌乱,她只是平静地说:“我说的这番话,皆是通过您的面相所得。您不相信,也没有办法。”
她指着周亚夫的唇角说:“您有没有观察过您的嘴唇?有一道直竖的纹理进入口中,这便是因为饥饿身亡的面相了。”
周亚夫没有完全听信老妇人的说法,但他心中也不得多留了一个心眼。
在最初的三年里,他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并时不时去探望自己的大哥,但说来也奇怪,三年后的某一天,周亚夫父亲的爵位,当真落到了他头上。
事情是这么一回事,周亚夫的大哥周胜之已经继承了绛侯的爵位,但是因为他犯下了杀人的罪过,所以被汉文帝剥夺了他的爵位。
但是汉文帝转念一想吧,毕竟周勃曾经立下了从龙之功,于是汉文帝下令在周勃的所有儿子中选择一个最优秀的人来继承他父亲的爵位。
当时朝中大臣对周亚夫的观感不错,所以很多大臣都选择了周亚夫,这样一来,周亚夫理所应当地继承了周勃的爵位。
周亚夫一听到自己承袭爵位的消息后,大感意外和震惊,因为他根本没有想到,当时那会看相的老妇人说过的话,竟然会在三年后应验。
这时候,周亚夫不禁想起了老妇人的后一句预言,是不是自己真的会在八年后,官拜宰相呢?
周亚夫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他当然希望自己能够攀爬得更好更远,而机会和命运,似乎也一直在眷顾着周亚夫。
三个月平定七国之乱
汉文帝驾崩之后,他的儿子刘启继位,成为汉景帝。
汉景帝登基时不过三十岁,虽然在汉文帝的治理下,整个西汉王朝欣欣向荣,但还是有一些危险藏在大家看不见的角落。
登基没多久的汉景帝,很快遭遇了第一场重大危机。
当时在汉景帝身边,有一个大臣叫做晁错,他原本是汉景帝的管家,但汉景帝登基后,就把他任命为御史大夫。
公元前155年,晁错看见汉景帝因为同姓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庞大而苦恼不已,顿时心生一计,他建议汉景帝削弱诸侯王的势力,第一个要削弱的人就是吴王。
这吴王,其实和汉景帝还有一段过往。
在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他经常和吴王的儿子刘贤混在一起,有一回,汉景帝和刘贤起了争执,吵闹之时,汉景帝拿起手边的棋盘打了刘贤,不料下手太重,直接把刘贤给打死了。
吴王极其溺爱自己的儿子,中年丧子之后,他就恨上了汉景帝。
每年应该上朝觐见汉景帝的时候,吴王都称病不来,汉景帝也知道自己有错在先,没有过多苛责他。
但是晁错却建议汉景帝削夺吴王的领地,汉景帝听后不大赞成:“削夺他的势力,他造反怎么办?”
晁错说:“早一点削夺,吴王就早一点造反,这时候他的准备肯定不够充分;若是晚一点削弱,吴王便有了充足的准备,到时候不好打呀。”
汉景帝心觉很有道理,于是决定按照晁错的话去执行。
很快,楚国、赵国和胶西国的诸侯王都被削弱了势力,其他的诸侯王顿时坐不住了,他们联合起来,准备反抗朝廷,发动叛乱。
公元前154年,以吴王为首的诸侯王,发动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政变,史称“七国之乱”。
吴王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名号,举兵进攻。
眼看皇位不保,汉景帝哪里还能顾及昔日和晁错的情谊,他一方面派出周亚夫去抵挡叛军的进攻,一方面下令腰斩晁错。
但是晁错的死亡,并没有让叛军停下脚步,这时候,吴王自称为“东帝”,决心要和西汉分庭抗礼。
汉景帝忙让周亚夫以武力镇压,而周亚夫在派兵遣将方面,确实有常人难得的天赋。
他用兵如神,不仅截断了叛军的粮道,使他们陷入后背无援的状态,还在叛军士气大败的时候一举杀入叛军,把他们打得是落花流水。
吴王的首级被人斩下后献给朝廷,其他六个诸侯王看见大势已去,纷纷选择自尽。
周亚夫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拯救了整个大汉江山,但是在这段时间内,他却被几个人记恨上了。
在和叛军对抗的时候,两军的交战点来到了梁国,梁国武王是汉景帝的亲弟弟,他顽强抵抗,叛军压根钻不到空子。
虽然是暂时抵挡了叛军的脚步,但梁王心里害怕极了,他非常希望周亚夫能够及时地带兵救援,汉景帝也让周亚夫赶去支援,可周亚夫想了又想,觉得此事不妥。
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就不高兴了,她说:“梁国是保卫京畿的重要屏障,一定要好好守住,不然只会迎来唇亡齿寒啊!”
汉景帝明白这个道理,遂让周亚夫领兵去攻打叛军,但是熟谙兵法的周亚夫知道,眼下叛军势如破竹,气势旺盛,和他们硬碰硬不是好办法。
他对汉景帝说,最好的办法,是暂时放弃梁国,以此牵制叛军,待他们萎靡不振时,再一举出击。
汉景帝十分为难,一来是他已经答应了窦太后要保住梁国,二来是他知道周亚夫的提议没错,最后,汉景帝还是决定全心信任周亚夫。
然而苦苦等待支援的梁王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心里把周亚夫给恨死了,还有窦太后,表面上看起来风轻云淡,其实也不赞同周亚夫舍弃梁国的决定。
好在周亚夫如有神助,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解决了七国之乱,眼看周亚夫平定了战乱,梁王和窦太后也不好再说什么。
战争结束后,周亚夫牢牢坐稳了太尉的职位,还在几年后,因为陶青的病退,让他得以坐到了宰相的位置。
眼看当年的预言一一应验,周亚夫心中已经被喜悦给填满,在汉景帝的重用下,他很少再想起老妇人的最后一个预言——周亚夫将会死于饥饿。
但是,这个预言真的会应验吗?
与汉景帝心生嫌隙,最后结局悲惨
一个位极人臣的臣子,要怎么从滔天富贵中走向饥饿和死亡?
这其中需要时间,也需要过程。
公元前152年,接任陶青为宰相的周亚夫,被迫卷入了废太子之争的风暴当中。
汉景帝原本的太子刘荣,是栗姬所生,但是在馆陶公主和王皇后的煽动和陷害下,汉景帝动了要废太子刘荣的念头。
但是废立太子,岂是一件小事,汉景帝的想法,很快遭到了大部分群臣的反对,其中周亚夫首当其冲,反对的声音最大。
他认为,废除长子,立幼子,本身就是一件不合礼法也不合规矩的事情,他极力劝说汉景帝,这惹得汉景帝心中很是不畅快。
汉景帝时不时找窦太后诉苦,而梁王也没有忘记当时周亚夫不来救援他的事情,一直在和汉景帝说周亚夫的为人不怎么样。
这些话听多了,自然会影响周亚夫在汉景帝心中的地位,彼时周亚夫虽然仍然担任着丞相一职,但他已经失去了帝心。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彻底让汉景帝厌恶周亚夫。
有一天,窦太后对汉景帝说:“王皇后的哥哥可以封侯,你觉得呢?”
汉景帝表示不妥,但窦太后极力要求汉景帝给王皇后哥哥封侯,汉景帝没有办法,只好把周亚夫找来商量。
周亚夫得知此事原委后,对汉景帝说:“汉高祖有规定,非刘姓不能封侯;没有立下赫赫功勋的人也不能封侯。虽然王信是王皇后的兄长没错,但是他没有战功,如何能封侯?”
汉景帝知道周亚夫说得没错,他没有反驳,只是默然地终止了这个话题。
眼看这件事就这么不痛不痒的过去了,哪知汉景帝对周亚夫的不满更上一层楼。
毕竟一个连皇帝家事都要管的大臣,能得到皇帝多少的信任呢?
但是这件事情并不是导致周亚夫丢了性命的事情,真正让他死亡的导火索,是唯许卢五个人的归顺事件。
唯许卢等人原本是匈奴的大将军,也许是惧怕汉王室的能力,他们萌生了降汉的念头。
一听到匈奴大将军要归顺自己的消息,汉景帝乐不可支,因为此前汉景帝在匈奴处屡屡受打击,他们的归顺,让汉景帝龙心大悦。
他想要做点什么以资鼓励和嘉奖,思来想去,决定对这几个人进行封侯。
周亚夫得知后,立刻站出来对汉景帝说:“这帮人可是背叛了原本的匈奴王,转投靠汉王,汉王却将他们加官进爵,连匈奴人尚可如此,那今后如何责备朝中不忠实的大臣呢?”
在周亚夫眼中,唯许卢等人都是背叛自己国家的人,这种人来到了汉室,怎么可能会效忠新的君主?
但这一回,汉景帝没再听从周亚夫的建议,他一意孤行,还是给唯许卢等人封了侯。
周亚夫大失所望,也知道自己地位再不如前,几番打击下,周亚夫索性称病,再不上朝。
没过多久,汉景帝就怀念起了周亚夫的工作能力,虽然他本人不懂变通不知进退,但他确实是个一心为国家为百姓的人。
所以汉景帝想要找一个机会,给周亚夫一个台阶下,如果他服软,汉景帝愿意冰释前嫌。
这一天,汉景帝在宫苑处设宴,款待周亚夫。
周亚夫来到以后,看见汉武帝坐在上首。
宴席上没有别人,只有汉景帝、周亚夫,一君一臣,其他的就是伺候的下人。
周亚夫觉得有些奇怪,但他没有问出口,很快,下人有条不紊地端着珍馐美味上来了。
但是摆在周亚夫面前的,只有一杯酒,和一盘肉,除此之外,没有给他准备一副筷子。
此时周亚夫还不知道,这并不是汉景帝的疏忽,而是他多留了一个心眼,想看看周亚夫将会如何处理这个局面。
汉景帝是想和周亚夫“和好”不假,但他同时也想试探周亚夫究竟能不能留用。
周亚夫等了片刻,发现真的没有人给他筷子,不禁有些动怒,这吃肉不给筷子,难道是要自己用手抓吗?
汉景帝看着周亚夫的表情,并不说话,而是等着他的下一步动作。
周亚夫本来就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他会因为汉景帝的不信任而称病告假,自然也会因为汉景帝的轻视之举而心生不满。
他转头看向等候在一旁的太监,口气不大好地说:“请给我来一双筷子。”
哪成想太监早已得过汉景帝的命令,所以他站在原地,装聋作哑,当做听不见周亚夫的命令。
周亚夫就更生气了,他刚想要发作,却听汉景帝慢悠悠地开口:“周大人,朕已经给你好酒好肉,你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吗?”
周亚夫明白过来,这一切都是汉景帝设下的局,他当即又气又怒,没控制好自己心中的怒火,猛地一下子站了起来,接着在汉景帝面前跪下,把自己头上的官帽摘了下来。
汉景帝看着他,过了一会儿才说:“起。”
但不等他说完,周亚夫竟然直接站起身,并且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看着周亚夫愤怒离席的模样,汉景帝无奈摇头着说:“他这样不懂变通,以后朕驾鹤西去,他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想了想,汉景帝叹息道:“看来,他是留不得了。”
汉景帝对周亚夫很失望,但周亚夫也很愤怒,他认为自己没有过错,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汉景帝针对。
他郁结在心,身体逐渐垮掉,一日不如一日。
周亚夫的儿子周阳看见父亲这副模样,知道他已是油尽灯枯,便在暗地里购买了500个甲盾。
周阳此举,是想等着周亚夫病势后,给他作为陪葬品下葬。
在那个年代,武将下葬多是用武器陪葬,虽然周阳是出于孝心,但是依照当时的国法,是绝对不允许私人购买甲盾的。
很快,周阳购买甲盾的事情就被有心人给捅了出去,周亚夫的仇敌们以谋反罪的名义告发到汉景帝面前,汉景帝听说以后非常的生气,但他本人不想管,所以把这件事情交给了廷尉审理。
廷尉审时度势,知道汉景帝对周亚夫心生不喜,所以在审问的过程中对周亚夫百般刁难、言语傲慢,对他的很不尊重。
审问的人问周亚夫说:“你为何要谋反?”
周亚夫觉得荒谬不已,直接说:“我没有要谋反,那是我要到地下用的东西。”
谁知审问的人嘲讽道:“看来你是打算在地下谋反了。”
听到这话,周亚夫哪里还忍得住,立刻吐出一大口鲜血,差点昏死过去。
周亚夫出生名门,后又身居高位,一辈子都没有受过这样子的屈辱,他采取绝食的行为进行抗议。
五天以后,一代直臣周亚夫活活把自己给饿死了。
这让人想起很多年前老妇人对周亚夫的预言,当他成为宰相之后,果真会因为饥饿而死亡。
所谓强极必辱、过刚易折,周亚夫过于刚硬不懂变通,这直接导致了他惨死的悲惨命运。
但是纵观全局,周亚夫失去汉景帝的信任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多年的时光中慢慢积累而成。
当年汉景帝想要废太子刘荣,改立王皇后的儿子刘彻为太子,作为宰相的周亚夫,自然要插手这件事情。
无论在哪朝哪代,废立太子都是一件大事,周亚夫认为刘荣没有太大的过错,如果随意废除,将会引起朝廷和国家的混乱。
但是他忘记了,要不要废除一个太子,并不在在周亚夫,而是在于汉景帝的决定,周亚夫直言劝谏,惹得汉景帝心生不满,他对周亚夫说,这是我的家事,周亚夫才不情不愿的罢休。
在这件事情上面,汉景帝觉得周亚夫太过张狂,太过蔑视皇权,竟然连皇帝的家事也想要管,再加上梁王和窦太后总是时不时给汉景帝吹耳旁风,致使汉景帝越来越反感周亚夫。
还有唯许卢等人,周亚夫也是表现出了一副寸步不让的姿态,这让汉景帝至高无上的皇权受到极大的挑战。
和汉景帝争执过后,周亚夫还错误地选择了称病,这不是公开和汉景帝“叫板”吗?
面对如此桀骜难驯的大臣,就算是汉景帝想要给机会,周亚夫自己也很难抓住。
一代名将落下场,确实令人感到唏嘘,难怪司马迁会说周亚夫:“守节不逊,终以穷困。悲夫!”
来源:
乔继堂主编. 正说历朝八十臣 上[M]. 2019
孟庆东编著. 中华帝王将相 3[M].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