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在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园区试验田,工作人员查看融雪期土壤融化深度情况。图/新华社
▲3月1日,“冰城”哈尔滨市迎来一场春雪,城市笼罩在一片银白之中。图/新华社
未来天气期货如何发展
未来从市场需求看,套期保值可能是重要需求。
比如说,一家制造业厂家,生产制冷或取暖设备,其发现销量与天气温度变化有密切相关性,就可以在市场上通过买卖HDD(取暖指数)和CDD(制冷指数)合约来对冲经营中的天气影响风险,使得金融市场帮助其“削峰填谷”,无论气温怎样变化,公司的收入不变。
以此类推,农业、工业、服务业经营者均可度量自己的“天气风险”,并用金融市场对冲方式保障经营安全和平稳。投资者会通过适当的购买天气衍生品,改变其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以谋求更高的收益。
总而言之,天气衍生品的开发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种分散天气风险的渠道,同时丰富资本市场的投资品种,增加新的投资渠道。只有更加丰富的衍生品市场,才有助于推进我国金融工程创新,有利于我国金融业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
当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起步晚、品种少、交易量小,天气衍生品更是全球较新的产品,未来的市场建设和服务完善方面,仍需要不断探索进步。
一方面,天气风险的识别与度量不同于传统金融风险,其模型所依赖的天气数据的可获得性和质量受到限制。另一方面,许多公司对天气风险的认识不足,仍忽视天气风险、未意识到天气风险对冲工具的存在。这些都会影响交易量和流动性。
因此,未来首先需要强化气象技术人才管理队伍建设,强化气象科学技术研发力度,提高中长期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开发和利用历史气象数据库,开发各类灾害性天气信息查询、气候(或天气)风险评估等服务,为天气期货(气温、降雨、降雪指数期货)的研发与推出提供专业化的气象信息支持。
其次,也需要大力培养金融工程人才,开发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天气衍生产品,应鼓励期货交易所与专业气象科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围绕具体天气衍生品品种等开展专题研究,直接服务于天气衍生品品种研发的实际需要。
当然,做市商制度也需要进一步搞活。从国际经验看,天气衍生品的供给者主要是基本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他们作为天气衍生品的售卖方,致力于开发新的天气风险管理产品,通过出售产品,接受购买者转移的天气风险。
一般来说,供给者都具有较大风险承担能力,主要包括能源、保险等公司。我国的大型能源公司有自身特点,未来如何参与市场需继续探索。
接下来,不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鼓励资本市场创新,同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衍生产品的市场监管。我们既要积极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又要善于从我国国情出发,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天气衍生品品种及其市场化道路。
撰稿 / 万喆(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
编辑 / 刘昀昀
校对 /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