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听文
编辑|大树
国外学者从宏观和微观等各个角度研究银行盈利结构。
一、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商业银行的规模扩张进行探讨,主要分以下二类。
一是银行规模与效益关系研究。
有学者的研究发现,银行业平均成本可用U型曲线来形象描绘,位于U型曲线中间的银行规模效益优于曲线左右两边的银行。
有学者运用计量分析澳大利亚最大的6家商业银行,发现它们均存在规模经济。
而有学者的研究则有不同的观点,印度银行机构资产规模的扩张对提高其经济效益没有显著效果。
〇八年金融危机后,有学者建议商业银行要储备更高的股东权益资本防范风险,未雨绸缪。
而与之相反,有学者则认为持有过多资本将会拖累商业银行的绩效。
有学者研究发现,治理结构不同的银行其规模结构也不同;
股权结构和银行治理结构对银行放贷的影响较大:大型国有银行对政治压力的反应较大,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放贷利润导向较强。
他们认为,中国的银行治理结构是远远不健全的。
有学者的研究认为,大型银行规模扩张对实体经济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规模越大越显著;
同时提出建议:银行规模越大受到的监管标准应该越严苛,而规模小的银行应该受到相对宽松的监管要求。
二是国内关于商业银行是否存在规模经济的角度来探讨,存在三种观点:
1.整体规模经济。
杜莉等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一九九四-一九九九年中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总体上看商业银行存在规模经济;
股份行规模经济的程度明显优于国有四大行。
阚超等对国有四大行和十家全国性股份行运营境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银行已经从总体规模不经济状态过渡到总体规模经济状态。
孙秀峰等综合运用超越对数成本模型和投入产出指标方法探讨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现状。
其研究结果与杜莉等相同。
刘靖波和黄鹏也证明了银行规模经济与规模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
他们运用数量实证模型综合国内外银行经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规模扩张会带动社会经济增长,但银行规模过度扩张对经济增长会产生反向作用。
许文等研究二〇〇四-二〇一〇年间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与利润增长间的内在关系。
经过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施行规模扩张驱动盈利战略,显著表现出“规模增利润增”的同步运动特征,但利润增长率不升反降。
2.规模经济出现波动。
徐传谌等结合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与银行效益进行实证数据分析。
分析结论为国有四大行已经体现规模不经济,股份行正由规模经济向规模不经济转变。
陈敬学和别双枝通过模型验证发现,国内银行规模经济波动,股份行规模经济而国有行规模不经济。
刘宗华和邹新月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大型行表现规模经济而股份行表现轻微规模不经济状态;
同时在业务上规模经济状态也有区别。
许小苍和焦勇兵通过对大中型银行的规模经济问题做实证数量分析发现;
整体上看,商业银行均从规模经济过度扩张发展到规模不经济状态,后又转回规模经济状态。
殷孟波和王松的研究结果表明,样本银行整体位于规模经济的界限内,但若继续扩张,大型城商行会转向规模不经济。
史雪峰基于成本模型对规模经济分析;
研究发现,当不包含非国有经济的放款和不良资产情况下,则成本-规模的弹性系数<1,表现为规模经济;
若其加上非国有经济的放款和不良资产情况,则其弹性系数>1,表现为规模不经济。
郭娜等不仅探索银行规模经济的各种影响因素,也证实银行规模经济效益与规模增长之间呈倒U型关系。
研究发现,有些城商行已经表现出规模经济,而有些城商行则规模不经济。
李瑾与郭娜的结论一样;
通过规模经济系数也证实银行规模经济效益与规模扩张之间呈倒U型关系。
由此,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的结论并不一致,有明显的波动性。
3.规模不经济。
于良春和高波通过测量模型发现国内银行确有规模经济现象;但目前国有四大行已表现规模不经济。
钱水土和余雯哲从城商行角度进行研究发现:银行进行规模扩张不一定具有规模效益,也不表示其处于规模经济状态。
翟莉莉研究发现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整体表现出规模不经济状态。
二、商业银行盈利结构的研究
有学者研究银行盈利与金融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
其模型变量选取并结合银行内部多个方面因子与中观、宏观因素多层次多角度研究银行盈利能力的各种作用因子。
研究结果表明贷款、支出、短期利率、资产规模等与利润有正向关系,与利润产生负向关系的有两个因素:生息资产占总资产比率和净利息收益率。
有学者发现银行的盈利能力受流动性因素和其他内部特征两大因素影响。
具体来说,信用风险与经营成本对盈利能力有明显的负面影响,股东权益有明显的正面影响。
国内学者倾向于从银行自身因素利用不同方法探讨银行盈利结构的研究。
如金晓彤和刘宏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法研究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研究发现银行规模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机制相当繁杂。
翟迪佳遴选银行10个盈利性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3个关键因子评价我国11家上市银行的综合获利能力并进行对比分析。
梁娟和孔刘柳从财务角度分析探讨详细拆解后的财务指标对银行效益的增长作用。
其他研究者则从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视角研究其对银行盈利能力的作用。
王菁和周好文研究结果表明,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盈利能力呈负相关,非利息收入的波动性和单一结构对银行盈利能力产生负面作用。
盛虎和王冰从非利息收入对资本和资产绩效的影响角度,提出提升非息收入占营业总收入比率对改善银行经营业绩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
王芬芬研究影响非利息收入的各种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净息差、利率和经济发展对非利息收入有负面影响,而货币发行对非利息收入有正面影响。
不同学者对该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可能是受到当时非利息收入业务水平较低,而运营成本较高,以及各学者使用的样本财务数据和模型方法不同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