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投资大幅下降(民营企业投资制约因素)

本报记者 王丽娟

3月2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2023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于军介绍,《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已一年,截至2022年底,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1.69亿户,较2021年底增长10.03%。其中企业5282.6万户,个体工商户1.1亿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23.6万户。另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1月份,我国市场主体达1.7亿户。

“近几年,特别是疫情前,我国市场主体规模快速扩大,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双创’、持续‘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马淑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标世行评估指标和国际先进,我国在全球营商环境的排名已由2013年的96位上升至2019年的31位。在企业开办指标上进步最快,各地通过降低注册门槛、简化开办手续、实行承诺制、“证照分离”、“一网通办”等措施,大大便利了开办企业,给更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创新创业带来了机会。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是近几年“放管服”改革政策对扩大市场主体规模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疫情期间,税费延交缓交免交以及给企业的补助都实实在在帮助到了经营有困难的企业。

展望未来,优化营商环境更要强调公平。

马淑萍近期在对民营企业的调研中就发现了一些营商环境方面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问题。一是市场竞争仍不公平。民营企业普遍反映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项目基本给央企和国企。有资质的民企过去可以直接承揽项目,现在只能通过央企国企层层分包才能拿到项目,造成民营企业收益大幅下降。二是获取要素资源依然不公平。最突出的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很多中小企业贷款只能靠企业家的房产抵押贷款,全家还要承担无限责任。土地、创新补贴等政策优先国有企业等。三是一些地方政府和央企国企拖欠账款严重,建设工程项目拖欠情况最严重。企业普遍反映近年来应收账款大幅增加,央企和国企大量使用承兑汇票,造成企业资金严重紧张。有的大企业利用优势地位恶意拖欠,通过不签合同、不验收等方式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有企业反映工程完工3年了账款还没有结清。

针对上述问题,马淑萍提出三项建议,一是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对待民企要公平。鼓励地方政府通过采购和招投标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引导国有企业向关乎国计民生领域投资,进一步规范投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承包层级。二是健全我国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发挥再担保机构作用,优化问责机制,让更多商业银行敢贷真贷,对优质企业实行长期贷款。三是建立清欠长效机制。在继续清理清欠专项行动的同时,研究市场化法治化解决办法。

“要继续以市场为导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和边界,尤其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偏差。同时,政府在加强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数字化和信息化,提高管理的技术支持能力。”胡迟建议。

上一篇: 行情数据怎么看股票(股票的行情数据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 深圳社保怎么个人购买(深圳社保个人购买与公司购买的区别)
《民营企业投资大幅下降(民营企业投资制约因素)》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