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我国现存最大的私家古典园林与盆景观赏地―鲍家花园】
提到古典园林,多数人会本能地想到苏州园林“咫尺之内造乾坤”的典范,而这一处安徽歙县的鲍家花园,显然走的不是这条路线。写意式的山水曲直通幽,并非它突出的特点,它的名声在于园内令人叹为观止的盆景园艺。其占地近350亩的空间,给人的印象大而开阔,为数不多的景观建筑尽淹没于浩瀚的园艺绿植之中,与其说是园林,不如说是个巨型的盆景植物园。
鲍家花园,原为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徽商、盐法道员鲍启运的私家花园。观其规模,惊叹于鲍氏家族往日的辉煌与财大气粗:曾垫付浙江、江苏、安徽三年的朝廷军饷,淮河涝灾捐出十万石大米,自行出资修四百里淮河长堤,如此手笔与当年红顶商人胡雪岩如出一辙。
现存的这座花园、棠樾牌坊群、鲍氏宗祠,无一不彰显了鲍氏家族的雄厚财力。除了花费大量钱财修祠建坊,鲍家也从各地搜集不同流派风格的盆景花木,精心养殖于鲍氏花园之中,极一时之盛,蔚为大观。园内收藏盆景作品近万盆,荟萃海内外盆景流派之精华,广纳各方花草藤木之名贵,景观建筑在此黯淡无光,已纯粹沦为盆景园艺之陪衬。
这座当年与苏州拙政园、无锡蠡园齐名的“江南三大私家名园”,原址大半毁于清末太平天国战乱,现存大部为当代所修复。可惜的是,园林复原构建面广点多,建筑及景观设置亦不甚考究,整体缺乏江南徽派园林的精致与典雅,对其盛赞,多源于盆景园艺之奇观。倒是一旁的棠樾牌坊群、鲍氏宗祠颇为亮眼,其保存完好,古朴风雅,古韵尚在。
71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学建筑―登封观星台】(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组成之一,1961年首批国保)
这座距今已有700年历史的古天文台,足以彪炳史册,它不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建筑,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十二大天文古迹之一。
首先得提一下所谓“天地之中”的由来,和阳城有关,即现在的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告成镇王城岗。其最早是夏朝早期舜禹都城,又称王城岗古城,是中华文明遗址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而至周代,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通过观测太阳的运行轨迹,认为阳城是天地和宇宙的中心,并且在这里测量日影和验证四时。观星台区域遗存的“周公测景台”便是纪念周公以及这一段历史,由唐代的太史监南宫悦于开元十一年(723年)在此而建。
而这座观星台,由元代的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等人创建。其为砖石混合结构,由盘旋踏道环绕的台体和自台北壁凹槽内向北平铺的石圭两部分组成,台体呈方形覆斗状﹐四壁用水磨砖砌成。台高9.46米,连台顶小室统高12.62米。顶边各长8米余,基边各长16米余,台四壁明显向中心内倾,其收分比例呈现出中国早期建筑形制的特征。
另一处的石圭用来度量日影长短﹐所以又称“量天尺”。石圭居子午方向,圭面刻有双股水道,其南北端各设有注水池和泄水池。除了测量日影的功能之外,当年的观星台上可能还有观测星象等设施。元初进行“四海测验”时,在此地观测北极星的记录,已载入《元史·天文志》中,由此可知观星台当是一座具有测影、观星和记时等多种功能的天文台。
元初沿用过去金国的天文历法,误差积累严重,迫切需要重新修订历法。公元1276年(元十三年),元世祖授命许衡、郭守敬、王恂等全面负责研订。此后在东西六千余里,南北长一万一千余里的广阔地带,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天文大地测量“四海测验”,在全国27地建立了天文台和观测站,并创制改良了新的天文仪器,而登封观星台就是当时的中心观测站。
五年后经过郭守敬等人在观星台的辛勤观测、推算与整理,终于在公元1281年颁布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此历法求得的回归年周期为365天5时49分12秒,其精确度与现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使用的《格里高利历》(1582年)相当,但却早了整整三百年,与现代科学推算出的回归年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相比,仅相差26秒。
自三千多年前周公制圭表研究天文学以来,农耕时代的古人一边是占星卜卦、求神拜佛,一边是严谨的天文测绘与取得的惊人科技成果,想想都有些不可思议。
72 【我国江南保存最完整、结构最精巧的古老木构―宁波保国寺大殿】(1961年第一批国保)
江南由于气候潮湿、雨水繁多,木料易腐,现存宋代以前的木构屈指可数。为什么不说它是江南现存年代最久的古建?因为最久的是下面这一座,福州华林寺大殿,其现存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而保国寺现存大殿为为北宋祥符六年(1013年)所重建,较之晚了近50年。
作为61年首批国保建筑,它的历史价值意义非凡,是研究古建筑中绝对绕不开的经典木构案例。初看保国寺的两层屋檐紧紧贴在一起,没有一般意义上重檐大殿的高度,下层屋檐更像是附加物。其源自于清代的修葺改动,史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僧显斋、景庵重修大殿,“前拔游巡两翼,增广重檐,新装罗汉诸天等相”。因此,下层屋檐并非宋代原构,故而立面外观有些许不协调之感。
清代重修以原宋构部分为殿身,四面增扩空间,并在南及东西三面作出下檐,整体改为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的形式和规模。近观其内,你会发现这座神奇的建筑几大特点:其一,平面布置进深大于面阔(原面阔11.8米,进深13.3米),呈纵长方形,现存大型木构中较为罕见;其二,立柱为独特的瓜棱柱,用多段木材拼合而成,是为大木难得,但事实做到了既不影响受力又尽可能的美观;其三,斗拱设置极为复杂多样,斗栱与昂运用榫卯巧妙衔接,整座大殿稳巧有致;其四,前槽天花上绝妙地安置了三个镂空藻井,构思精巧繁复极具韵律之美。
其梁架结构为厅堂型架构,是为江南早期厅堂的典型代表。外檐部由12根檐柱支撑,用以承托外檐铺作即出檐;内檐则由四根金柱支撑,用以承托顶部压力与佛坛主要空间。保国寺大殿是后来制订的宋《营造法式》的典型实例参考,为当期木构建筑之经典杰作,“山岙藏得古招提,宫殿岿然结构奇”、“升斗昂栱人巧极,祥符千载永留名”,后人皆惊叹称奇。
现如今的保国寺,已改作宁波古建筑博物馆,为全国唯一没有僧人的寺院。承袭千年的香火已逐渐褪去,其凭一己之力,守住了江南为数不多的宋代风韵记忆。
73 【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蓬莱水城】(1982年第二批国保)
这一处其实与众所熟知的蓬莱阁基本连为一体,之所以强调它的存在,是突出它曾经的军事价值与意义。
蓬莱水城历史可追溯于宋代在此建立的刀鱼寨,而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在刀鱼寨的基础上修筑水城,总面积扩展至27万平,南宽北窄,呈不规则长方形。其负山控海,形势险峻,设有水门、防浪堤、平浪台、码头、灯塔、城墙、敌台、炮台、护城河等海港建筑和防御性建筑,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
民族英雄戚继光曾在此训练水军,抗击倭寇,蓬莱水城由此而扬名海内外。
74 【我国现存古建微缩艺术之绝唱―西安公输堂】(2001年第五批国保)
公输堂创建于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年间,是“白阳三会”教教徒为纪念其祖师公输般(鲁班)而建,历时11年建成。其原为会教法堂,又是供佛的礼拜殿,殿内原有佛像137尊,古又称“万佛堂”。
可惜的是其原本为建筑群,现仅存正殿及其小院,正殿堂内遍布彩绘。天宫楼阁及藻井均按正常尺寸的1:30缩成建筑模型状,计有楼阁137栋,斗拱样式20余种。藻井多层多样,模型多已油漆彩绘,沥粉贴金。公输堂是属框架结构的小木作建筑,以箱体结构为搭接穿斗方式,将精雕细刻的木构件结合成天宫楼阁。
其高浮睫、浅浮雕、影刻、镂刻及剔底雕等手法,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其雕刻之“精”,结构之“巧”,造形之“绝”,彩绘之“细”,亘古罕见。是为我国现存古削、木作雕刻艺术之瑰宝,古建微缩艺术之绝唱。
75 【我国现存年代仅次于唐代的古老木构―五代建筑】
唐代遗留完整的木构,扒着手指头也能数出:南禅寺、佛光寺大殿与广仁王庙(另一处天台庵略有争议,其年代一只脚已踏入五代的门槛)。那唐以后宋之前的五代建筑现存有几座?这一时期比较特殊,过渡年代较短(907~960年),同样遗存的少之又少,总计如下5处。
【山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1988年第三批国保):其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年),这处殿堂整体梁架结构严密、造型独特,平面近正方形,屋顶为单檐歇山式,出檐深远,庞大的七辅作斗拱,总高超过了柱高的2/3,使殿顶形如伞状,在历代寺庙建筑中颇为罕见。
【山西平顺大云院弥陀殿】(1988年第三批国保):其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年),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通面阔11.8米,明次间略同;总进深10.1米,山面次间约合当心间之半,平面接近方形;柱上斗双抄五铺作,耍头为短促的下昂形;殿内后槽当心间用金柱两根,金柱上不施普柏枋,仍沿袭着唐制。
【山西平顺龙门寺西配殿】(1996年第四批国保):龙门寺其中前院西配殿为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所建,三开间悬山式,殿内无柱,梁枋简洁规整,犹存唐风。五代木构建筑悬山式殿宇仅此一例,绝无仅有。
【正定文庙大成殿】(1996年第四批国保):1933年梁思成考察时,将其定为唐末五代遗物。大成殿斗拱简洁硕大,不施普柏枋,斗拱直接安放于柱顶,保持着早期建筑的重要特点。1991年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考察后认为此殿应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庙大成殿,其建筑年代之久,价值之高,堪称国内文庙之最。
【山西长冶布村玉皇庙前殿】(2013年第七批国保):这是最后一个被发现的五代十国时期木结构建筑(由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专家推定)。前殿是面阔三间的单檐九脊顶建筑,进深四椽,前檐用四根八棱内顄石柱,柱头卷杀较急,无普拍枋,阑额已被后代锯掉。
76 【我国现存最早的文昌宫阁―梓潼七曲山大庙】(1996年第四批国保)
七曲山大庙位于四川省梓潼县,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之中的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庙,始建于晋,为蜀地百姓祭祀张亚子而建。元朝初年,张亚子被封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造“文昌宫”,后经唐、宋、元、明、清数代修葺增建,是为中华文昌文化的发祥地。
七曲山大庙古建筑群,集元、明、清三代建筑于一体,有殿堂阁楼23处,建筑面积5611平,占地面积1.3万平,有“中国古建博物馆”之誉。古建筑群巧妙利用地形,依山而造,不受中轴线平行对称的传统之束缚,表现出自然灵活的风格。
整个庙宇设计精巧,搬鳌坐脊,翘角凌空,层楼叠阁错落有致,宫观嵯峨,结构谨严,雕梁画栋,莫不精工。既有北方气势雄伟的宫殿式建筑,又有南方小巧玲珑的园林式建筑,是为蜀中地区保存的一处颇具气势、体系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
它的意义在于彰显了文昌文化在民间的影响力,“北朝孔子,南拜文昌”,自古有之。其积淀深厚,源远流长,影响巨大,是科举时代下民间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文明“崇文重教”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7 【我国现存最早的道教建筑―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2001年第五批国保)
别小看这座落于山西芮城,小巧而又其貌不扬的建筑,它可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构之一。
其建于唐大和五年(831年),五开间四架椽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拱为五铺双抄偷心造,各种斗欹部的幽度极深,拱瓣棱角显明,内部搁架铺作斗拱硕大,叉手长壮,侏儒柱细短,构成极平缓的厦坡,仅有五台山南禅寺可与之比拟。其殿内无柱,梁架全部明露,整体结构简练、古朴雄浑,为唐代建筑风格无疑。
78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现存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妈祖信仰传播中心―泉州天后宫】(1988年第三批国保)
天后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地处泉州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是我国东南沿海妈祖庙分灵庙宇中建筑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妈祖信仰传播中心。
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1196年),现存基本为明清建筑,少量保留宋代构件。泉州是我国海外贸易最高峰--宋元时期的最大港口,妈祖因被引进至海外交通贸易繁盛的泉州港,成为泉州海神,并因漕运及海外交通的发展,成为全国性海神并远播海外。天后宫最早称天妃宫,元封天妃,清康熙年间,施琅收复台湾后奏请,特封天后,天妃宫改称泉州天后宫。
闽南的传统建筑风格极具辨识度,“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其正殿筑于台基,殿内木梁骨架,立于圆形花岗岩石柱,柱头浮雕仰莲连珠斗,挑出斗拱承托梁架作九架粱,建筑结构比较特别,空间变化很丰富;门窗弯枋雀替,雕花精致细密,纹饰丰富多彩;殿顶筑九脊重檐四面落水的歇山式,两端五彩瓷型双龙戏珠,造型精美,四岔脊头组合凤凰图案,对应大脊成龙凤呈祥,为闽南建筑艺术之一绝。
其后殿系明代大木构建筑,屋盖为两坡面的悬山楔,面阔七间35.1米,进深19.8米,高8米许,内部空间极其恢弘宽阔。木质梁架粗大古朴,大木柱置于浮雕仰莲瓣花岗岩的圆形石础之上,殿前檐柱保存一对十六面青石雕的元代印度教寺石柱。
妈祖文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传统民间信仰,自古民间在海航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与安全。以天后宫为代表的庙宇,见证了“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这一真实写照,视其为“海神”、“护航女神”。
79 【我国现存始建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的武庙建筑群―解州关帝庙】(1988年第三批国保)
这处位于山西运城的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初(589年),现存主体建筑为清代修葺或增建。其占地总面积高达22万平,共有房舍200多间,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是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宫殿式武庙建筑群,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
庙宇坐北朝南,布局沿袭了“前朝后寝”、中轴对称的宫殿式建制。其以东西向街道为界,街南称结义园,由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等建筑组成;街北是正庙,坐北朝南,仿宫殿式布局,占地面积18570平方米。
正庙主轴线上分前院和后宫两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门、雉门、午门、山海钟灵坊、御书楼和崇宁殿等建筑;后宫以“气肃千秋”坊、春秋楼为中心,左右有刀楼、印楼对称而立。横线上分中、东、西三院:中院是主体;东院有崇圣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宫、飨圣宫和东花园;西院有长寿宫、永寿宫、余庆宫、歆圣宫、道正司、汇善司和西花园以及前庭的“万代瞻仰”坊、“威震华夏”坊。全庙共有殿宇百余间,主次分明,布局严谨。
关公文化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于,它是儒家“忠义、仁勇、诚信”观念的践行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承载者,是“精忠贯日”、“义薄云天”的伦理道德典范。如果说“文圣”孔子主要从思想方面建构了伦理道德体系,那么“武圣”关公则主要在实践层面成为践行该伦理道德的光辉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