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创中国出现流动性危机后,孙宏斌已很久未在公开场合发声。进入2023年,随着房地产市场预期的转好和多项利好政策落地,包括融创中国在内此前出险的部分房企,加快出台化债方案。随着融创中国境外债务重组迎来重大进展,孙宏斌再次在公众面前发声。
在这场历时一小时的境外债务重组电话说明会上,孙宏斌一方面总结反思,再度向投资者致歉,另一方面,也向外界传递公司能恢复正常运营的信心。
3月29日晚间,融创中国召开境外债务重组电话说明会。图/IC photo
“追求规模的惯性让公司在投资上过于激进”
说明会上,孙宏斌首先对投资人表示歉意。他称,从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行业环境持续发生变化,很多事情都超出了预判,融创也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困难,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原本融创是按照“三道红线”的要求,控制公司的发展节奏,逐渐降低杠杆,也有一个好的开始,“当时我们的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还是不够坚决,虽然也强调稳健和利润,但是追求规模的惯性,让我们在投资上过于乐观和激进。”
实际上,回顾2021年,虽然年初孙宏斌曾强调谨慎“买入”,但在2021年上半年,融创中国还是在一二线核心城市的第一批集中供地中大举拿地。克而瑞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国房企总土储货值排行榜TOP100》显示,碧桂园、保利、融创和绿地分列总土储货值TOP4,土储货值均超过2万亿。其中,融创中国以23010.6亿元的总货值位列榜单第三,并以13518.7亿元的权益货值位列榜单第四。此外,在2021年上半年总土储建面榜单中,融创中国以1.85亿平方米的总土储建面位列榜单第二,仅低于碧桂园。
除了反思拿地之外,孙宏斌还表示,融创在内部管理上也存在权力过于下放等问题,让公司的“安全垫”不够厚,没有经受住这一轮房地产行业调控的考验。基于此,孙宏斌认为,总结融创出现目前的问题,虽然也有外界环境的因素,但更本质的原因还是公司内部问题造成的。
在保交付和基本运营的同时保价值
自出现流动性危机后,融创在努力寻求和推动整体解决方案,支持公司恢复正常。说明会上,据融创中国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汪孟德介绍,过去一年,融创有两个工作重心,一是全力保交付和基本运营,另一个是保价值,不再低价处置核心资产,这使融创有一个好的恢复基础。
实际上,从去年底开始,外界开始传出融创的利好消息。从融资方面来看,去年12月,中国华融、浦发银行、中信信托与融创中国就上海董家渡项目融资合作完成股转交易,根据合作协议,中国华融、以浦发银行牵头的6家银行组成的银团(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农商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中信信托等合作方携手对上海董家渡项目注资,新增融资总量将超120亿元,所注入资金用于该项目的整体开发、建设、运营。此外,东方资产也与融创中国就武汉桃花源项目达成融资合作。据汪孟德介绍,融创积极推进和AMC(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作,目前已经落地了上海董家渡、武汉桃花源等项目,合作落地规模超200亿元,还有很多项目在持续推进和落地过程中。
在境内债方面,今年1月3日,融创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总计160亿元的境内债券整体展期方案获债券持有人会议表决通过。值得一提的是,同一天,项目层面上,融创以35.8亿元向华发转让深圳冰雪文旅城股权,本次股转后双方将设立合资公司,共同负责项目后续的开发建设及销售,以及冰雪项目及酒店项目的运营管理服务。
关于境内项目层面的融资方面,据汪孟德介绍,绝大部分项目的贷款还比较正常,尤其是核心城市的、与实力合作伙伴的合作项目。对于一些由于市场下滑造成贷款展期的项目,一直在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对于银行类通过“总对总”推动等进行合理的展期;对于一些信托等展期难度较大的融资,融创也在积极与金融机构沟通制定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引入AMC等第三方资金的方式去解决。此外,融创还在积极申请保交楼专项借款、配套融资等,确保项目的建设及交付。目前第一批次保交楼资金已落地约110亿元;第二批次也已经有几十个项目获批,资金已有实质落地,公司也在积极推动银行的保交楼配套融资,已有部分项目落地放款。
对此,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指出,融创此次债务重组方案,也是基于目前市场状况和行业环境,在通过项目层面的资产出让、股权合作、引进AMC等措施之后,在能够最大化保护债权人利益的情况下,实现最终化解债务危机的较好方案与措施了。
孙宏斌称“对公司恢复正常非常有信心”
对于接下来的债务重组进展与公司逐步恢复运营,孙宏斌仍然表现出信心。其信心来源于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出台很多支持整体经济发展和房地产行业稳定的政策,外界环境在持续改善,这有利于融创不断化解风险、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基于融创自身的资产质量和品牌,以及坚韧和努力的团队。
孙宏斌表示,相信融创能够不断克服困难,走出困境,能够有序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恢复正常经营,让企业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对于境外债的重组工作,孙宏斌称公司和团队一直强调两个要求,一个是快,这是恢复正常经营的基础,另一方面就是方案必须是系统、周全的,能支持公司真正恢复过来,走出困境。因为只有走出来,债务重组才有意义,才能保护所有债权人的最终利益。
据悉,目前融创的境外债重组方案已通过债权人小组支持,持债金额超过30%、近30亿美元,无论是权重占比还是债务规模目前都是行业较高的,这意味着方案整体通过已有极大保障。融创将在4月20日下午5点之前,向签署重组支持协议的债权人支付现金同意费,金额等同于其加入重组支持协议的债务本金的0.1%。
“此次融创债务重组方案,可以说融创是基于目前的市场情况、企业现状,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充分考虑债权人的诉求,并给出的具有相当诚意的方案,因此已经获得差不多30%以上债权人的支持,估计付诸表决以后,大概率会被大部分债权人接受和得以通过。”柏文喜如是说。
重组后恢复自身“造血能力”才是关键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债务状况较严重的出险房企来说,债务重组落地越早越好,更有利于公司尽快向正常经营过渡。另一方面,当下正值房企化债的有利窗口期,楼市销售逐步回暖,房企融资得到改善,是否能抓住这个窗口期也是房企化危为安的关键一步。
在此背景下,融创上述重组方案如果通过,对于公司其他债务的展期方案以及其他债务重组企业而言,具有借鉴意义。柏文喜分析指出,融创的境外债重组方案务实而具有可操作性,对于深陷债务危机和流动性困境的房企而言,无论从整体方向还是具体措施来看,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有利于促进行业复苏和市场回暖。
“此次融创提及的债务重组工作,总体上是积极正面的,也体现了当前房企在债务重组方面具备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称,此次融创提及的债务重组计划,有很大一部分会涉及“债转股”等工作,这也是目前很多债权人相对可以接受的模式,尤其是考虑到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上行周期中。
不过,严跃进同时指出,当前一些债权人和企业之间仍存在相关矛盾,如此前大发地产遭提交清盘呈请,涉欠款近130万港元,类似事件说明,当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并没有完全走出债务方面的危机和压力,依然存在各类纠纷和争议。因此,相关企业更需要提振销售业绩,以更好地配合债务问题化解工作。
对于融创中国而言,显然,短期内仍面临销售和债务方面的压力和挑战。3月23日,融创中国发布盈利警告。公告显示,预期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80亿元-190亿元,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70亿元-280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债务重组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房企流动性压力,但重组之后,企业运营改善核心还在于销售端,修复基本盘、依靠销售回款以恢复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才是关键。
“随着重点工作的有序推进、落地,经营不断恢复,市场对公司的信心也将逐步提升。公司将抓住市场窗口,加大供货力度,促使销售在下半年有一个更好的恢复,支持经营更快恢复稳定。”汪孟德如是说。
新京报记者 张晓兰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