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嘉玲 广州报道
“服务实体经济占比”成为了我们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这是光大信托今年以来公司绩效考核机制的新变化,也是信托行业回归本源、为实体经济加速发展贡献金融力量的缩影之一。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
事实上,近年来,在监管政策导向之下,信托业不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实体经济中的关键领域与薄弱环节。
有信托考核“服务实体经济占比”
各家信托公司多管齐下,多方位精准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平安信托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安信托聚焦社会民生、现代制造、健康环保等重点行业,过去5年,累计投入实体经济规模超过1.5万亿元,累计纳税超过86亿元。”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是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自立自强的核心在于科技。”建信信托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信信托将股权投资作为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发力点与突破口,布局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通信等九大赛道,坚定围绕科技创新主线开展投资。近年来,建信信托通过直接投资或设立基金等多种方式,支持科创企业200余家,涉及众多细分行业科技龙头和隐形冠军,投资规模近300亿元,投资企业中近40家公司已成功上市,还有20余家正在上市进程中。
作为“稳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提振汽车产业、扩大相关内需消费是近来各界关注的重点。2022年5月,由上海信托作为受托机构、规模55亿元的“盛世融迪2022年第二期个人汽车抵押贷款绿色证券化信托”设立,其基础资产来源及募集资金投向全部为新能源汽车贷款,是目前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最大的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
“滴灌”中小微企业,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恢复和高质量发展,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至关重要。上海信托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合法合规、严控风险的前提下,积极通过资产证券化业务,支持受疫情影响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提升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性。公司积极牵头,为涉及物流运输货车贷款的汽车金融公司向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保监会申请发行疫情纾困货车贷款专项ABS,快速精准地将相关支持政策传导给物流运输领域,从金融供给的角度,有效促进疫情防控期间物流保供。此外,自4月份以来,上海信托已陆续发行多单以小微企业经营性贷款为基础资产的ABN业务,向受困小微企业持续提供资金支持。
此外,立足本地、服务所在地区经济发展也是多数信托公司近年来的一大举措。比如上海信托聚焦长三角一体化,目前公司投向长三角的信托规模超过2000亿元,占比约1/3;财信信托助力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今年上半年累计发行和受托管理信托资产6800多亿元,期间投向省内超过3700亿元。
云南信托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近年来,我们围绕着云南诸多实体企业、行业及产业的需求,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例如,围绕云南省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培育企业和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云南信托联合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了创新型服务类信托计划。
具体到业务实操上,信托公司利用融资、投资,以及提供增量和盘活存量等多种方式服务实体经济,不断优化融资模式,提供多种融资工具,通过股权投资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等,促进提升直接融资服务水平,不断扩大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有效盘活各类资产,以助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事实上,不论是灵活的投资方式还是多元化的投资领域,抑或是不断完善的与实体经济结构和融资需求相适应的业务结构,都体现了行业不断优化和完善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和模式。
光大信托便是经典案例之一。
据本报记者了解,2022年以来,光大信托为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了多方面的部署和安排。其中两大亮点颇值得注意:一是成立公司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区域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由总裁担任组长,并先后制定支持实体经济、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等三项工作方案;二是对信托业务部门及人员绩效考核方案进行优化,将“服务实体经济占比”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基础产业领域信托大增46.57%
在服务实体经济的众多投资领域中,从信托资金流向来看,今年尤其是进入二季度以来,信托机构逐渐在基础产业类信托上加大布局的趋势不断凸显。
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投向基础产业领域信托规模增长明显。6月份,新增投向基础产业领域信托规模866.17亿元,环比增长46.57%。随着“两新一重”建设的加快推进,水利、铁路、能源等基础产业领域建设不断加强,基础产业领域发展空间有望持续扩展。
有信托公司业务人士表示,促进基础设施投资是确保稳增长的重要措施,今年以来,信托资金持续流入基建领域。
来自用益信托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基础产业类信托成立规模达1654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0.05%。从月度数据来看,每月成立规模都在百亿元以上的仅有投向金融和基础产业两大领域的信托产品。
实际上,新基建热潮激发了信托业助力基础设施产业高质量发展。自2019年以来,基础设施建设类信托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势头。《中国信托业服务实体经济专题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倡导新基建建设,信托公司也对此展开了业务探索和实践。具体来看,信托公司在新基建领域,以基础产业信托和工商企业信托的思路切入,发挥业务灵活优势,积极布局,并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新基建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如数据中心)、股权投资、股债联动等创新业务模式来推进。”
“回顾历史,信托行业能够发展壮大,关键是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都能顺应大势,找到服务经济社会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山东信托在“信托公司支持实体经济转型研究”的研究文章中也指出:现阶段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完善资本市场建设、降杠杆去通道降成本是第一要务,信托公司服务实体经济同样应当从两端入手:一是需求侧重点支持消费领域、“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投资增长,落实房住不炒,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二是供给侧要优化信托金融服务方式,大力提升直接融资功能,提高股权投资和基金化信托工具的水平和比例,发挥信托制度和金融工具多样、功能灵活优势,利用家族信托等服务汇集长期资金导入实体经济领域。
中诚信托投资研究部崔继培则撰文称,相关政策明确提出要聚焦盘活存量资产重点方向,优化完善存量资产盘活方式,并要求信托公司充分发挥优势,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参与盘活存量资产。在此背景下,信托公司可以通过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Pre-REITs业务、基础设施投融资业务、服务信托业务等参与其中,助力盘活存量资产,释放基建投资对推动宏观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
“内卷”乍现
中部地区某国资信托公司政信类业务人士告诉记者:“近期城投平台的融资需求有所提升,不少信托公司通过投资城投私募债支持基础设施领域投资。”
“政策红利同样带来业务端的“拥挤”,5月有超过10家城投平台发行的债券出现了几十倍的认购倍数,大基建托底经济是市场机构比较一致的判断。”中融信托创新研发部张陶然指出:长期来看,受经济下行和市场投资风险偏好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基础产业类业务仍是信托公司的重点展业方向之一。但是,当前在经济形势下行,疫情有所抬头的情况下,已经驾轻就熟的基础产业类信托再次成为信托公司的主要发力点,并且逐渐“内卷”严重。
记者了解到,“内卷”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政信类业务自5月份以来开始出现结构性失衡状况,优质地区资源稀缺成为普遍现象。一方面是市场对强区域、中高等级城市的追逐不断加强,优质交易对手的发行利率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市场资金也出现了一定的信用下沉,部分较弱资质城投业务也受到追捧。二是,由于风控标准和地区发展差异,信托公司开展基础产业类信托极易发生业务扎堆现象。用益信托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当下政信类业务中有38%的份额都投向了江苏省,发行规模排名前四名的省份占比达到了近80%。
为此,张陶然提出要预防市场结构性失衡、业务开展合规化、防止风险积聚、注重差异化发展、关注风控标准。“当下基础产业类信托的开展,由于面临‘内卷’,部分信托公司对业务标准进行了调整,包括城投公司评级、地方政府财力以及业务开展地区的变动。但应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当下业务开展过热带来的未来集中兑付难的问题,信托公司相关业务开展仍然应选择地方经济较为发达,财政能力较强,政府债务可控的地区,严控风控标准,降低风险敞口。”张陶然表示。
上述山东信托的研究文章则提出要从三个方面提升信托服务实体经济的专业能力。一是强化主动管理能力,需要在信托管理过程中发挥主导性作用,主动开展尽职调查、产品设计、项目决策和后期管理等工作,即进行主动管理。二是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在向实体企业或项目提供服务时,必须做好风险管理,事前调查防范风险,事中监测控制阻止风险事件的发生,事后采取措施应对风险。三是强化金融科技能力,金融科技可以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更好地识别实体经济项目的风险,有利于风险管理;金融科技的引进,使非标准化的工作向标准化转变,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