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 途里人公众号:《保住渡口,艺术复兴海岛:我司主持汕头妈屿岛总规与一期设计》
略有删减
5月31日,汕头市龙湖区委召开妈屿岛规划设计方案专题会议,广州智景旅游规划设计院副总经理吴景传向龙湖区委书记林定亮、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纪植群及相关部门、施工单位、投资公司汇报《汕头市妈屿岛旅游总体规划、核心启动项目概念设计方案暨视觉识别系统专题设计》初步思路。
广州智景旅游规划设计院提出,妈屿岛是汕头市内海湾游轮线路、小公园历史街区-南澳岛海洋游览线路的最佳中间枢纽,在内海湾码头群整治拆迁中,要保住渡口,探索将游客中心设置在北岸大陆,实现全岛慢行,强化岛屿旅游仪式感。
要依托丰富的海洋风情资源体系,通过艺术复兴乡村,通过网红经济注入活力,发展露天艺术展演、大地艺术创作、渔家生活体验、海洋风情度假、沙滩浴场运动、海鲜餐饮美食。
要关注渔民生计,通过政府、社区、第三方团队的共同参与,实现岛民有生计、社区有活力。
聚焦社区的海岛发展探索
去年,广州智景旅游规划设计院曾对妈屿岛进行调研,一致认为妈屿岛对汕头市内海湾都市休闲旅游意义重大。
当时,汕头市初步完成小公园开埠区的整改,以及内海湾夜景工程,内海湾旅游的一体化开发具备基本条件。今年4月份,为迎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和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汕头市全力推进内海湾整治,提升城市环境品质,龙湖区以妈屿岛为抓手,全面拆除老旧码头、沙滩大排档、社区建筑物等建筑乱象,还大手笔对妈屿岛沙滩和周边海域进行修复提升,优化社区建筑风貌及岛内植被,修复观海亭、潮海关别墅旧址等历史文物,谋划将妈屿岛打造成内海湾明珠,建成汕头海洋城市建设和海洋旅游发展的典范。
但调研同时也发现,受渔业萎缩、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妈屿岛渔民生计陷入困顿。
为使方案更务实的促进妈屿岛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广州智景旅游规划设计院项目组开展了密集的访谈——基于妈屿岛总体发展考虑,访谈城市发展研究专家、文化学者、汕头市行政学院教研室主任陈晓东教授;邀请海洋旅游专家、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理事、曾参与组织汕头大学“功夫茶茶”横渡大西洋划艇活动的海逸船艇公司总经理马少忠上岛,与居委共同探讨妈屿岛公共码头建设及休闲渔业发展路径;针对妈祖信俗、妈屿岛中外关系史,访谈历史人类学博士、艺术史学者陈嘉顺博士。
此外,项目组还与妈屿社区乡贤、老党员、老渔民,开展多次访谈,聆听民生实情。
经过调研,项目组认为,妈屿岛海洋景观旅游资源总体薄弱,难以支撑规模化发展,而由渔业文化、渔民生活、海洋信俗和海防文化构成的社区资源体系,是妈屿岛的核心价值。
妈屿岛的发展,首先是一个渔民生计问题,其次才是文旅发展问题,之后才是旅游区的一体化开发问题。因此,要聚焦社区,充分激活社区参与,使岛民有生计、社区有活力,最终形成良性发展的力量。
注重实干的规划设计方案
在初步思路方案中,广州智景旅游规划设计院重点就项目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结合龙湖区妈屿岛建设工作部署,提出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针对交通组织问题,项目组认为,轮渡是海岛旅游的魅力所在,妈屿岛要优先发展海上公共交通,着力提升妈屿南北两个渡口,并借鉴鼓浪屿模式,于大陆建设集轮渡、公交站点、停车场、形象展示广场于一体的交通枢纽,从而提升旅游体验。
项目组认为,公共码头事关妈屿岛休闲渔业的长远发展,要争取发展公共泊位,为内海湾游艇旅游发展打开突破口。
针对主题营造问题,项目组提出通过种植棕榈科植物优化岛上植被,以米白色为主色调提升社区建筑景观,提取妈屿岛“鸡港樯林、船舟桅灯”的渔业文化特色,包装公共环境,率先组织策划“妈屿岛渔灯节”,营造浓浓的海洋风情。
针对关键性的社区参与问题,项目组提出优先引入专业海洋社会组织,与妈屿社区共同组建旅游休闲渔业协会,通过平台化运营,为渔船购买保险,增设GPS定位设备,培养渔民技能,从而规范出海秩序,保障海上安全。
针对历史地位建设问题,项目组提出建设三大主题纪念馆,基于妈祖信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妈屿岛深厚的妈祖文化,将入口区演员宿舍改建为妈祖信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以妈屿岛海防史和开埠史为主线,建设展示妈屿海防建设、苦力悲惨史、开埠贸易史、日寇占据与妈屿岛解放史的妈屿中外关系史展览馆,并设置契约华工记忆柱。以及以妈屿社区乡村史、产业史为主题的渔家风情馆。
初步思路方案提出了“一环·两心·八组团”的空间结构及重点项目发展思路。
妈屿岛是汕头海洋史的缩影
妈屿岛位于汕头市榕江出海口,是内海湾屏障,潮汕三江前哨站,总面积不足500亩,距离市区岸线约200米,是少有的袖珍型城区海岛。
海湾大桥凌空而过,将妈屿岛一分为二,一半为社区,一半为岛湾。宋末元初福建渔民到东南海域捕鱼时,将妈祖香火请到岛上,建妈宫供奉祈求平安,后来妈屿岛因妈祖而得名,成为潮汕地区妈祖信仰的起源,因此在潮汕地区和海外华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1852年,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从事惨无人道的苦力贸易,妈屿岛因其独特位置,成为贩运苦力贸易的中转站,每年有近万名苦力被运到美洲,累计死在岛上的苦力八千余人,当时诗云:“拍岸潮声如鬼号,随风磷火忽低高。沉冤未雪哀咕哩,空放河灯逐海涛。”
1860年列强开埠前,妈屿岛上已建立潮海关,内河运输和海外贸易,使妈屿岛达到繁荣的顶点,岛上甚至建有两家银行和众多商号;汕头开埠后,潮海关才从妈屿岛迁至小公园开埠区。
因此,称妈屿岛为汕头“开眼看世界”的源头,并不为过。
1936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澳岛后再登陆妈屿岛,侵略汕头,给妈屿岛带来极大破坏,人口损失超三分之一,产业毁坏殆尽。直到解放后,妈屿岛才迎来较大规模的移民定居,来自濠江的渔民陆续到岛上定居并从事渔业,如今岛上有人口500来户2000多人,常住人口800余。
20世纪80年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后,妈屿岛迎来旅游大开发,岛上设立妈屿旅游风景区管理处,开辟“汕头广场—妈屿—鹿屿”旅游专线,妈祖宫庙、《鸡群》大型景观地标、妈屿宾馆等一批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建成接客,不少国家领导干部、文人骚客到岛上度假。90年代旅游发展停顿后,妈屿岛仍作为天然的海滨浴场,每年吸引大量的本地市民进岛。
因此,渔业、旅游业是妈屿岛的两大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