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州黄岩与仙居交界的宁溪凉山扛车穿越到茶园村与五部半山
黄岩宁溪的西北部有一个乌岩头村。说到乌岩头村,大部分人都可能认为就是那个在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村。其实,现在的乌岩头村包括了原来的凉山(含前坑头)、茶园、冷水坑、五部半山、乌岩头与蒋家岸这六个自然村。
这六个自然村中,除了乌岩头与蒋家岸二个村庄坐落于五部岭山脚下的山谷平地上外,其他四个村庄都处在括苍山心腹地带的连绵群山之中。
凉山与仙居的大邵接壤,海拨高度700多米,村中有一条和屿头相通的公路,还有村民在那里生活劳作。因交通不便,前坑头现在除了还存在着一个“淡竹岙头寺后庙”外,整个村子早已不复存在。茶园如今除了还有四、五幢摇摇欲坠的房子外,也已成荒村。至于冷水坑,骑行那天我们在集福庙,听一位回村里“做月节”(清明、中元、冬至、除夕等时节祭祖的活动)的人说,这二、三年冷水坑只剩一户人家在村里养牛,其他村民都已经迁往外地在别处谋生了。
高海拔的山区,人口外迁后,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更为困难。人为因素对自然影响力也相应地减少,自然环境也慢慢变得纯粹起来了。南方山区原有的生态系统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外来树种减少,阔叶树木增加,山区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现在你如果去凉山、大邵、冷水坑一带,你会看到这样的一种自然风貌: 那里的山路崎岖,人烟稀少。那里的天空与山地相接,山林静谧。冬天常有雾雪飞扬,而夏天则凉爽宜人,那里是“冬赏雪,夏乘凉”的好去处。春天,大山里漫山遍野的山樱花盛开,秋天,霜水把槭树科树木的叶子染成斑斓的色彩,这样那里也就成了春天看繁花,秋天看霜叶的好地方,可以说是自然景观绝佳。
2021年1月的最后一天,我与一师计划从黄岩的屿头骑至凉山,由凉山扛车下到大邵,再由大邵骑至金竹寺,然后由金竹寺沿大邵至五部半山的古道到五部半山村。在凉山村向正在杀年猪的村民问路时,得知前坑头往茶园的山道走向后,二人决定改变路线,由凉山沿土石地骑到前坑头,在前坑头开始穿过荒废了的茶园村,再沿大邵到五部半山的古道返回。
前坑头到五部山的古道有二条,一条经过茶园村通往金竹寺、大邵方向,另一条是沿着茶园村上方山腰通向冷水坑方向。
从前坑头庙前的土石机耕路走到尽头的竹林里,进去不远就是岔路口,右转是茶园方向,左转是冷水坑方向。我以前看过北雁徒步这里的帖子,结合我们这次走过茶园的经验,这二条山道与对面的五部半山通往仙居大邵的古道隔山相望,沿途基本上都是在密林下的山道中穿行,只有几处岩壁才能观赏峡谷山景。许多路段长满了箬竹杂木,由于平时行走的人极少,往往细心辩别才能看出道路的痕迹。如果不是冬季,这样的山道真的极难行走。
现在地图上标着茶园的地方是一个还有四、五幢房子的村庄。从我与一师走过的茶园周边地方的情况看,茶园北面以前存在着一高一低的二处村落。这二个村落和茶园村都有各自的古道与山下仙居的大邵村相通。二个消失了的村落之间还有二条山道与茶园相连接。从现在留下的古道痕迹看,那二个消失了的村落通往大邵的古道的路况比地图上标着的茶园通往大邵的路况好许多。因此,可否这样认为: 历史上那个曾经热闹过的私盐古道上的茶园村的主体,应该是早已荒废了的那二个消失了的村子。而现在人们称之为茶园的村子,其实只是过去那个私盐古道上的茶园村的一个组成部分。
春节期间,我花了一些时间查找黄岩宁溪茶园村的资料,可所得的东西极其有限。我上面的判断,只有请教原先茶园的村民才可能知道对错。可到哪里才能找到这些村民呢?
这既是普通平凡的村庄的宿命,也是我们普通平凡的升斗小民的宿命,当然从长远角度看,也是那些所谓的大人物的宿命。
无论是人还是物,无关乎平凡还是伟大,所有的一切都只能在特定的时空里有限的存在。就如那些在古道上曾经走过的古人,有穷的也有富的,现在都早已无迹可寻了。此谓为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