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峡日报
“爸爸,启明来看你了,女儿不会让你失望”。清明时节,宜昌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女民警赵启明来到父亲坟前祭扫告慰。赵启明的父亲赵文贵生前是一名监管民警,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他总是以最高的要求最强的责任心对标自己。在工作中,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对待管教工作更是事无巨细,曾因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获得优秀监管民警、优秀党员、先进个人等荣誉。在接受治疗期间,他还主动要求返岗,一心挂念着那些他尚未完成的工作……2012年9月30日,58岁的他因患肺癌治疗无效,不幸离世。弥留之际最大的心愿便是想让女儿去传承他那未竟的事业。
传承警号
庚续父亲未竟的事业
2012年6月,已在外地从警4年的赵启明,主动申请调回宜昌,并入职宜昌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成为了一名监管民警。2012年9月,送走了父亲,赵启明立即向组织提交申请,想将其父亲生前的警号“057008”变更为自己的警号,庚续父亲未竟的事业,获得上级部门批准。2012年12月,警号“057008”正式重启。
初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和各种戒毒人员,赵启明茫然不知所措,深感压力巨大,每每此时,她总会看着胸前的警号,就像看见了父亲一般,充满了力量。她暗下决心,要以青春和努力兑现对父亲的承诺、践行自己的入警誓言。
赵启明说到做到。作为女子戒毒人员管教民警,她虚心向前辈管教学习请教,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柔,深入开展谈心谈话,积极探索人性化管教路径,发动戒毒人员把毒瘾难捱的感受、作茧自缚的懊悔、浴火重生的决心都写下来,鼓励她们找回生活的希望和重新开始的人生。工作过程中赵启明很快成为戒毒所管教岗位的行家里手,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与同事们一起总结推行“四课一会”课表式管理、提出“五个坚持”工作经验,获得公安监管部门的充分肯定认可,相关做法在《法治日报》刊载,赵启明先后被省、市表彰为“优秀公安监管民警”、“优秀公务员”、“优秀党员”,并多次获得市局表彰奖励。
唤醒亲情
成为迷失者的引路人
“吸毒伤害的不仅是自己,还有自己最亲爱的家人,没有任何一个家庭能经受一个瘾君子的拖累”,这是赵启明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亲情缺失和监管缺位是吸毒者复吸的重要原因,要使吸毒人员彻底摆脱毒品,家人的接纳和监管是关键。
赵启明非常重视亲情感化教育,注重每一次亲属会见,每逢节假日她都会组织戒毒人员开展写家信、打亲情电话等活动,帮助戒毒人员与家人联络感情。戒毒人员于某父亲病危,得知消息于某极为狂躁。赵启明在做好安抚工作的同时,主动向领导申请护送于某回家见其父亲最后一面。面对昏迷不醒的父亲,于某长久跪地泣不成声痛悔不已,于某父亲最后清醒时刻,得知赵启明是其女儿的管教民警,眼神无助而又充满希冀地看向赵启明,最后郑重道了一声“谢谢”。在押送于某回所的路上,赵启明告诉于某:“我听懂了你父亲的牵挂与托付,希望你不要辜负他”。
赵启明就是这样,从不歧视漠视、没有高高在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法制手段、人性关怀、亲情感化,以及她特有的方式感染、救赎着她管教的每一名戒毒人员,帮助她们重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服务社会
禁毒成功必定有我
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赵启明在戒毒所管教岗位上工作已经整十年,她深知禁毒工作任重而道远。她深入了解毒品的传播历史、危害,熟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强制隔离戒毒所执法细则等法规,她认为吸毒者既是违法者也是毒品的受害者。
戒毒人员章某长期沉迷毒瘾,入所后整日精神萎靡,身体状况极差,为了让章某尽快恢复健康,赵启明在生活上给予章某更多照顾,在思想上给予更多关注。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生活,让章某重拾生活信心,强戒期满出所后章某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章某专程到戒毒所门口为赵启明送来鲜花,表达她重获新生的感激之情。
戒毒人员伍某有近30年吸毒史,入所时双下肢溃烂,逆反心理严重,拒绝治疗、对抗管教。赵启明从生活点滴入手,帮她清理伤口,为她申请病号饭,还发动戒毒人员为伍某过生日。伍某最终放下包袱积极配合戒毒治疗,并对管教民警敞开了心扉,泪流满面痛诉自己倾家荡产、灰暗惨淡、与亲人朋友渐行渐远的吸毒经历,她在给赵启明的感谢信中写到:“因为毒品,我的前半生尽毁。是您用爱心感化了我,唤醒我麻木的灵魂,燃起我对生活的希望,余生我一定珍爱生命,好好生活”。
为提升戒毒人员教育、转化、矫治效果,赵启明还与同事们一起建立特色康复工作室,为戒毒人员开设国学、书画、手工、健身等兴趣班,组织戒毒人员开展才艺展示、现身说法等活动。近年来,赵启明与同事们一起接待“禁毒教育基地”参观团队50多个、2000余人次。
来源 | 平安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