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三彩的底部特征
唐三彩的器物多样,底部不同,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二、明代梅瓶底部特征
明代梅瓶的底部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圈足:明代梅瓶的圈足一般较矮,足墙较直,底部较宽,足底内外两侧常常会出现削足的痕迹。
2.砂底:明代早期的梅瓶多采用砂底,这种底部处理方法会使得底部显得粗糙,有明显的颗粒感。
3.釉底:明代中后期的梅瓶开始使用釉底,釉底通常比器身釉色深,厚釉处呈青色,薄釉处呈白色。
4.落款:明代梅瓶的底部有时会落款,款识一般刻在足底,字体多为楷书,笔划工整,字体秀美。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明代梅瓶底部的一般特征,具体到每个梅瓶,其底部特征可能会有所不同。在鉴定时,需要结合其他方面的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三、民国红釉瓷器底足特征
1、从其瓷器的底部来看,瓷器表面的红色釉面从瓷器的口部逐渐向下增厚,并且在瓷器口部沿边的位置露出了一圈雪白的胎质。
2、整个瓷器的釉面到了瓷器的底部突然停止,成为了釉面最后的地方,导致其底部还呈现出米黄色及苹果绿的釉色,这一点也成为了鉴定红釉瓷器的重要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