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发行失败(股票发行失败怎么办)

最新消息称:

威马汽车经深思熟虑,自愿终止与Apollo出行在港交所的RTO。

Apollo出行在此前发布公告称停止收购威马汽车,叫停的原因被定义为全球市场动荡、金融市场不确定因素过多和短期经济复苏形势等因素;然而不论是什么因素,至此可以确定威马汽车失去港股上市的机会。

一旦失去这个机会,威马汽车的故事就等于彻底结束,这个品牌的消失带来了一些值得分析的东西。

威马汽车借壳上市失败的思考:马太效应是否存在,巨头独大会如何

电动汽车领域会不会像互联网行业一样,最终形成巨头独大的局面呢?

马太效应似乎愈演愈烈,汽车人难免会有这种感觉;尤其是在出现了比亚迪和特斯拉这种巨头之后,似乎从金融市场到终端用户都只看好这些头部品牌。可是汽车行业绝对不会像互联网行业一样,不可能只由几个巨头掌控行业命脉;而且互联网行业的命脉其实不难把控,看似虚无缥缈的互联网其实最容易掌控。反倒是汽车行业的规模非常庞大,上中下游企业集群的数量是超过一般人想象的,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也非常夸张;所以汽车工业才是重工业的基础,而重工业显然是国之脊梁。

所以避免汽车行业出现寡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保证市场良性竞争就需要足够多的企业才行。

威马汽车借壳上市失败的思考:马太效应是否存在,巨头独大会如何

纵观全球车市,美国市场的巨头车企是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德国市场的巨头车企是大众集团、宝马汽车和戴姆勒奔驰,法国汽车工业的基础是雷诺和标致雪铁龙。这些知名汽车工业强国就有汽车寡头的存在,结果怎样呢?结果是北美和欧洲汽车往往是价格高、品质低,品质相当的车在中国市场的售价普遍低于其本土市场售价。久而久之,作为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的企业家们就不再是单纯的企业家,参考日本的丰田等汽车制造商,其所属的财团几乎掌控着整个日本。

威马汽车借壳上市失败的思考:马太效应是否存在,巨头独大会如何

这样的情况是不应该在中国出现的,即便由国企主导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至于私企就更不可能允许其成为掌控行业命脉的关键了。

未来的汽车行业仍旧会是百花齐放的局面,与现在不会有明显的差异。

现在的车市存在四大车系,分别为:

  1. 自主品牌,占有率约50%
  2. 德系汽车,占有率约20%
  3. 日系汽车,占有率约20%
  4. 美系汽车,占有率约10%

自主品牌里有一汽集团、上汽集团、东风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控股、江淮汽车等,这些可都是国企,旗下有数十个品牌;其次还有长城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等私企,新品牌里还有表现抢眼的理想汽车,蔚来、问界、零跑、合众、高合等等。

威马汽车借壳上市失败的思考:马太效应是否存在,巨头独大会如何

谁能一口吃下如此之多的汽车制造商和品牌?

没有一家汽车制造商做得到!更不可能吃得下大众汽车、宝马、奔驰、丰田、本田、通用、福特等品牌,可是在开放的市场中,这些品牌不会放弃中国市场。

威马汽车借壳上市失败的思考:马太效应是否存在,巨头独大会如何

以“数量”为参考来分析的话,结论也是相同的。

欧盟27国的总汽车年销量不到千万辆,美国市场略多三四百万辆,这就已经孕育出诸多巨型汽车制造商;那么一年即可生产销售2700万辆左右的中国汽车市场,其如果只由三五家车企分割了份额,这些汽车制造商就会成为一个个的企业帝国。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马太效应确实存在,但至少在汽车行业里还不至于出现寡头;即便是近期销量很高的比亚迪也只是吃到了早期垂直整合的红利,在整个产业链达到理想的成熟度之后,比亚迪的红利期也就要结束了。

威马汽车借壳上市失败的思考:马太效应是否存在,巨头独大会如何

现在所谓的“马太效应”其实只是对“优胜劣汰”的曲解,马太效应想要上演到极致,前提是必须在欧美国家。威马汽车只是一个不具备发展潜力的新势力车企,其成败不能作为解读行业发展的参考;毕竟新势力品牌里的多数品牌都成功了,比如前面讲到的理想、蔚来、小鹏、哪吒、问界、高合、合创,以及新品牌深蓝、岚图、埃安、腾势、银河等等;所以这并不是“幸存者效应”,同理,更不应该只看消极的一面。

有类似观点的文章其实大都是欧美车企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唱衰,是把自己的问题强加到别人身上,这样的观点不具参考价值。

威马汽车借壳上市失败的思考:马太效应是否存在,巨头独大会如何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欢迎转赞评

上一篇: 股票费用计算(股票费用计算器app)
下一篇: 股票翻红(股票翻红战法有哪些)
《股票发行失败(股票发行失败怎么办)》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