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供给侧对股市的影响这个问题,供给侧对经济的影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需求侧改革对股市将会什么影响?
每年12月,年底的政治局会议都会传递出一些重磅信号,指引来年经济。今年的会议上,冒出了一个新名词叫“需求侧改革”。
参考过往的经验,这极有可能是未来3到5年的发展主线之一。最先想到的是,2015年中央首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那之后,资源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行情,从煤炭到钢铁,从能源到地产,小作坊被迫退出市场,行业巨头们快速崛起,产业格局发生了大变化。
历经5年的时间,我们从供给端过度到了需求端。如果说供给侧改革离你有点远,参与度不高;那么接下来的需求侧改革将指向我们每一个消费者,实实在在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不得不重视。
疫情之后,我们是全球唯一正增长的经济体,但最近CPI转负也让我们意识到了发展中的很多问题,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中,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已经不可持续了,再加上这两年国际形势的变化,更加坚定了拉动内需才是头等大事,而消费是内需的“牛鼻子“,也会是未来需求侧改革的牵引者。
接下来最重要的是怎么改,当下,我们很多家庭的情况是,背负着高额的房贷,再加上教育、医疗这些刚性的大额支出,压根儿没有勇气去消费;另外,中国人骨子里就喜欢给自己留后路,我们的居民储蓄率,也一直处于高位。需求改革,最重要的是想办法鼓励大家把手里的钱花出去。具体会怎么做呢,相信后续会有一系列匹配的政策出台,比如分配制度方面的个税、社保等等,我们会随时解读,记得关注我们@图说股事。
什么叫供给侧为什么要对供给侧实行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即供给方面。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取决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供给侧,相对于需求侧。若是要比较清晰地弄清供给侧应先了解供给。供给,经济学中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中国经济的增长迈入了泥潭,供给侧的改革登上了舞台。此次中国经济的下滑已经不再是周期性的波动,而是一场结构性的危机
新闻联播常提到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啥意思?
很多同学经常看到媒体报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什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等,有些同学可能在网上也做了一些搜索,但找出来的解释要么晦涩难懂,要么零散不成系统,总之还是搞不懂到底什么意思。今天,我就将自己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深入浅出地和盘托出——并且尽可能多举例子少讲理论以求生动一些,希望对群友理解政策理论有所帮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一项经济工作战略部署,最早是在2015年底召开的未央竞技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会议指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这是关于供给侧结构性的第一次官方表述。
上述表述其实已经隐含了一些重要信息,但还是比较晦涩难懂的,一般人很难理解。那么,究竟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呢?
要想理解这项改革,首先得清楚我们的经济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改革是针对问题的,明确了病因,也就不难理解药方了。
第一个,我们的经济遇到的问题主要是供给侧的,而不是需求侧的。
过去,我的理解和大家一样,认为经济下行主要是需求不足造成的,问题出在需求侧,那很简单,刺激需求呗。给公务员、事业编、国企员工涨涨工资,给私企减点税,给中产阶级降降个税,给弱势群体发点购物券,大家有钱了就会去消费,消费一起来生产也就起来了,经济不就兴旺了嘛。
那么,是不是这么简单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要看到我们的消费其实并不少,但很多消费外流了。比如很多幼儿家长会选购国外品牌的奶粉,比如出境旅游的人数和消费金额远远大于入境游客人数和消费金额,比如很多人抢购日本马桶盖、德国不粘锅,比如我们买一部苹果、国内代工企业只能赚个零头、大头被外国人赚走,等等。我们有很多消费,但拉动的是别人家的经济。这个问题不解决,你刺激需求,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第二个,我们的经济遇到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
所谓周期性问题,是指可以通过市场自发调节、在较短时间内自我回归正常的经济矛盾。比如养猪,养猪的人多了,一段时间后猪肉的供给就会增加而超出市场需求,造成供需失衡,价格下跌;但是别担心,价格下跌很快会传导到生产端(也就是供给侧),很多养猪户一看养猪不挣钱了,也就放弃或减少了养猪,那么一段时间后猪肉的供给就会减少,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价格就会再次回升,从而吸引新的生产者入局,从而完成一次完整的周期循环。这个过程虽然充满了矛盾,但矛盾都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自我调节,错配的要素资源会自动回归正确的位置,不需要*正服*出面调节,或仅需要稍稍熨慰周期即可,这叫周期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就不一样了。光看这名字就知道,它的矛盾是结构性的,难以在短期内自我化解的。大家都知道08年我们搞了一个4万亿,刺激了很多产业产能飞速提升,比如钢铁,我国的产能一度占到世界的50%以上,比如水泥,我国的产能一度占到世界的60%以上,要知道,我国的人口只占世界的20%左右,GDP总量只占世界的15%左右,结果你弄了世界一半以上的钢铁、水泥,显然是不匹配的嘛。我要的是苹果,结果你给我疯狂生产香蕉;我要的是优质教育、医疗,优质生活用品,结果你给我疯狂生产钢铁水泥,这也是当时会议分析“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的原因所在。
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思,就是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供给侧、结构性的矛盾问题,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其核心在于,重新调整错配的生产要素资源——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使其得到最优化配置,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呢?
在我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2015年提出以后,其内涵和主要任务是在不断变化的,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了从1.0版到3.0版的进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1.0版,就是大家熟知的“三去一降一补”,也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杠、降成本、补短板。
一方面,关掉一些企业、减少了竞争,剩下的企业至少能活下去了,可能慢慢还会活的比较滋润;另一方面,去产能以后清空出来的这些资金、劳动力、企业家才能等等要素资源必然会寻找新的出口——总不能在家闲着,经过一段痛苦的摸索过程,终归会找到市场的需求痛点,那么这个资源也就能配置到正确的位置了。
那么问题来了,关哪些企业、不关哪些企业?衡量标准其实是很简单的,那就是四个字:节能环保。如果一定要关掉一些企业,显然是关掉那些污染大的、耗能高的。很多人抱怨这样会对经济造成影响,其实是没有看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懂了就不会这样抱怨了,自己主动就要去找新的出路了。
这两项一方面是为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无论是房地产库存太多,还是政府负债太高,显然都是风险隐患,一旦暴雷,后果不堪设想;另一方面同样也是调节资源的配置:银行把钱都贷给你政府了(因为这个有财政收入背书,风险小啊),企业贷款就更难了,降低你政府的负债,也就是在倒逼银行更多地去支持实体经济,这才是我们希望资金去到的地方。
比如过去企业去办个批文可能需要跑几十个部门盖上百个章,这得耽误多少功夫!所以我们近几年大力地搞“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就是要降低这个制度性成本,让企业办事更方便、更快捷,这是最大的降成本。
降低了成本,企业能够生存下去了,也就会考虑投入更多的资源去创新。试想企业都活不下去,哪还有心思去搞什么创新。而把资源投入到创新之中,不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要素资源结构性调整嘛?
说到这我想多说几句。大概10来年前我们口诛笔伐地批判我国企业的“山寨”现象,似乎“山寨”是万恶之源。其实对初创型企业来说,“山寨”往往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通过“山寨”积累起第一桶金,有钱了再投资搞研发,才是正道;如果上来就搞研发,砸许多钱下去都听不见声响,估计投资人就该疯了。
这里边我觉得有两个方面,一个主要是投资的问题。过去我们什么都缺,所以我们投什么都是对的,但慢慢地我们发现很多东西我们不缺了,那么再投资可能就是错的。比如过去大城市没有机场,那你建机场肯定是对的;但是现在一二线城市都有了机场,再建就只能给三线城市建了,那这个回报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建好以后有没有那么多人去坐这个飞机?补短板的话,就是明确提出了新的投资方向,生态、扶贫、基本公共服务等等,这些方面我们还是很缺乏的,你要投就得往这些方面投,往这方面投,基本上是产出大于投入,基本上不会错。
另一个就是创新的问题。其实我们的经济发展空间还大得很了,这个主要靠创新。比如芯片,从2008年开始,我国在进口芯片上的花费就超过了原油,2017年进口额高达2601亿美元,如果这块我们能自己干,这能养活多少人!再比如大飞机,咱们要么买波音,要么买空客,动辄也是几百亿美元,这又是多大的市场!再比如,供给侧创新不足导致我们很多关键设备、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依赖进口,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意味着别人随时可以“卡”你的脖子。这都是我们的短板,也都是我们希望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各种要素资源进入的领域。每突破一个,那都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都能让我国经济往前跨上一大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2.0版,就是“破”、“立”、“降”。
2017年底的未央竞技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如果说之前提出的“去产能”还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那么在这次会议以后,就不再遮掩,不仅明确提出化解过剩产能,而且明确提出把处置“”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分类施策、多措并举、标本兼治、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依法依规引导企业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探索建立市场出清长效机制,从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结构性优产能为主。如此破除无效供给,为有效供给的增加腾出空间,促进实现供需的新平衡,激发出经济发展的新活力。
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是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挺起中国制造业脊梁的有效路径,也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
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如前所述,降低了成本,企业活得下去,才能“立”得起来。
1.0版和2.0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一大批“僵尸企业”出清,房地产库存显著下降,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减税降费深入推进,补短板成效显著。在世界经济普遍不好的情况下,一直保持在6%以上的速度,很了不起了!
进入2019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升级到了3.0版,也就是要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
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出发的立足点。3年多的实践证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抓住了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要害,3年多的工作,也取得了扎实的成效。现在,我们就是要继续巩固前期工作的成果,防止反弹。
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我们说,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优化配置要素资源,根本上还是要靠市场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选择调整。我们要做的,就是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保护产权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发展更多优质企业。破除妨碍各类生产要素流动的壁垒,加大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力度,实施竞争中立政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改善营商环境。
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也就是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强化科技创新,大力培育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特别是要加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
这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以生产为起点经过流通、分配到达消费为终点的周而复始的循环十分通畅,社会扩大再生产才能正常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消除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结合的障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障碍、人力资源和实体经济需求的结构性障碍、政府各部门协同为市场和企业服务的障碍,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梳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1.0版到3.0版的进化历程,不难看出调整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是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其最终落脚点。这是我们在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一定要抓住的。
最后,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大家不要看到现在数字在下降,就觉得恐慌,其实数字下降的背后,是结构的调整、资源配置的优化,再加上一点点外部的扰动。我坚信,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而我们的各位读者,至少在未来5-10年内,仍然可以享受到经济相对较快发展提供的红利。
供给侧管理的作用
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税收、财政支出、货币信贷等来刺激或抑制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关于供给侧对股市的影响,供给侧对经济的影响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