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软融资(虹软科技估值)

虹软科技最新和讯SGI指数评分解读出炉,公司获得81分,图中可以直观显示出SGI指数的波动变化状况。

虽然去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得分出现滑落但是依然有81分的高分。随着疫情的控制和全国有序复产复工,虹软科技得分恢复到疫情前,在去年第三季度达到95分的高分。

虹软科技难逃“魔咒”?和讯SGI评分81分,盈利能力不足,主营业务存不确定性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7月8日召开,进一步凸显了国内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度快速攀升。2016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申请量首次超越美国,并在此后几年持续爆发式增长。

去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再次成为热词, “新基建”的红利在疫情之下被放大,国家对新基建出台利好政策,在如此优越的国内营商环境和政府支持前提下,虹软科技发展如日中天。

赛道拥堵,盈利能力不足

虹软科技专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为行业提供算法授权及系统解决方案,是全球领先的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企业。虹软科技始终致力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全球范围内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AIoT 等智能设备提供一站式计算机视觉技术解决方案。

虹软科技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授权许可使用,所提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行业、智能驾驶行业,目前主要客户包括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 等全球知名手机厂商以及部分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主机厂商。

除虹软科技外,行业中国内企业主要有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国外企业主要有 Morpho、Mobileye、Smarteye、Eyesight 等。

虹软科技难逃“魔咒”?和讯SGI评分81分,盈利能力不足,主营业务存不确定性

从重要财务数据加权净资产收益率这一指标可以看出,在2019年以前公司发展顺风顺水,进入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及贸易保护主义的直接影响,加之去年疫情的影响,虹软科技也受到不小的冲击。虹软科技在进一步开拓市场的过程中在运营能力、盈利能力、资本结构方面基础不稳固,尤其在盈利方面潜力不足。

虹软科技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较上年同期分别减少 2.97%、2.43 %,主要系公司 2019 年 7 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4,600 万股收到募集资金导致公司净资产大幅增加所致。

虹软科技少量软件硬件进口可能受到贸易摩擦关税上调等影响,增加采购成本;国内外客户受制于贸易摩擦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自身销量下降进而可能对公司采购下降。未来,若上述贸易摩擦持续或进一步升级,将会对虹软科技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净利润等指标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依赖智能手机市场, 主营业务存不确定性

去年虹软科技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 5.99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为 87.68%,公司下游客户主要集中于智能手机市场。全球芯片供需“失衡”导致的芯片短缺等问题正从汽车产业蔓延至智能手机产业。

根据 IDC 数据统计,2020 年度,全球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约为 12.92 亿台,同比下滑约 5.9%。虹软科技主营业务收入与智能手机和摄像头的出货量虽无明显线性相关关系,但如果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下滑、摄像头出货量出现下降,主要智能手机业务客户发展战略发生调整或者其他不可预知的原因导致对公司的智能手机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的采购需求下降,则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虹软科技难逃“魔咒”?和讯SGI评分81分,盈利能力不足,主营业务存不确定性

虹软科技的毛利率近六个季度均在90%左右,净利率也在30%以上,这比例在科创板其他公司无疑是难以望其项背。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1.19亿元、同比增长 21.03%,营业成本同比增加87.61%。通过增加成本投入来刺激营收增长,短期内对于公司扩大市场占有率是有好处,利于公司竞争。但是这种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若不控制营业成本的进一步提升最终将变成增收不增利的恶性循环。

但是从数据中看出,虹软科技虽然希望通过增加投入来刺激营收提高,但是效果甚微。

管理费用同比增加25.53%,虹软科技对管理费用变动解释是,主要系公司本期租赁费、律师费及税务咨询费等中介机构费增加所致。

虹软科技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去年是0.08亿,2019年则是0.13亿,同比大幅下滑。这无疑对公司净利润是沉重打击。

虹软科技及子公司享受了一系列增值税税收优惠、所得税税收优惠,尽管税收减免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有限,但如果未来公司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出现不可预测的不利变化,或者在税收减免期内公司不完全符合税收减免申报的条件,则公司将在相应年度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或存在所享受的税收优惠减少的可能性。公司税收优惠政策可能的变化会使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现金流水平受到不利影响。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下降 38.80%,主要系虹软科技持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及材料采购支出增加所致。公司所在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开发有较高的技术门槛。主要体现为技术积累,任何一个细小的研发模块,都需要长期的技术沉淀和经验积累。

虹软科技难逃“魔咒”?和讯SGI评分81分,盈利能力不足,主营业务存不确定性

从图中可以看出去年因疫情影响,虹软科技的收现比不容乐观,尤其是去年一季度达到低谷,但是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公司的现金流也逐渐出现好转。

虹软科技难逃“魔咒”?和讯SGI评分81分,盈利能力不足,主营业务存不确定性

与收现比相呼应的营收账款周转天数整体处在合理区间,说明商品的议价权比较强,虹软科技在不断扩张市场份额、产品更新迭代,资产质量承压的同时,现金流或出现后备不足的趋势,但是整体可控状态,并且不会持续太久。

虹软科技是一家全球化公司,在海外多地拥有经营主体,且客户分布韩国、日本、台湾地区、 美国及欧洲等各地,报告期内公司来源于海外的收入占比为 47.79%,上述海外业务使用外币进行结算,受到人民币汇率水平变化的影响。随着公司海外业务的发展,公司外汇结算量将进一步增加,同时人民币汇率可能受到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波动风险,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AI企业迎上市潮,但难逃亏损“魔咒”?

目前来看,烧钱、亏损是AI企业的最大共同点,其发展主要还是靠资本输血。此前,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安晖发表报告称,全球近90%的人工智能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中国 AI 产业链中 90% 以上的企业也处在亏损阶段。

比如,旷视科技在2016年-2019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0.68亿元、3.13亿元、14.27亿元以及9.49亿元,而这三年半的时间里亏了96.53亿元。

在冲刺上市的“AI四小龙”中,云从科技算是亏损较少的了,但金额也超22亿元。据披露,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间,云从科技营收分别为0.64亿元、4.84亿元、8.07亿元以及2.2亿元,这三年半累计营收超过15.7亿元,但归属于母公司净亏损22.72亿元。

而这背后,则是技术的投入与产业化进程的不成正比。据了解,人工智能行业技术研发难度大、研发投入高,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

比如,2017年至2019年,云从科技的研发费用累计超过6.6亿元,其中2017年的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高达92.06%。而2020年上半年,其研发投入为2.47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112%。

2017年-2020年上半年,依图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1.01亿元、2.91亿元、6.57亿元和3.81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46.94%、95.77%、91.69%和100.10%。

而与高昂的研发投入相比,AI商业化进程则较为缓慢。比如,依图科技的主要客户就不是很稳定。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依图科技的前五大客户始终在变动,且存在较多隐去公司真实名称情况。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过于依赖主要客户造成的风险,但变动过多也会带来销售和收入不稳定的风险。

人工智能领域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很多企业依然依赖高投入来实现高成长,但业绩依然亏损,规模化盈利还比较远,在商业模式上并不成熟。因此,通过二级市场进行融资,既是主动谋求竞争优势,同时也是寻求资金支持的被动选择。

前几年人工智能领域享受了非常高的估值,如果高成长无法持续,即使上市其估值也会大打折扣,从而加大了上市难度,即使上市了也难有好的表现。

虹软科技难逃“魔咒”?和讯SGI评分81分,盈利能力不足,主营业务存不确定性

上一篇: 期货市场禁入者(期货限制)
下一篇: 信托产品怎么运作(信托怎么营销)
《虹软融资(虹软科技估值)》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