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力哥说农,随着太阳在北回归线的南移,太阳即将到达黄经105度,也就是“小暑”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小热,还不是最炎热的时候,但是这时梅雨季节即将过去,气温升高很快,也是我国“出梅”、“入伏”的转折期,关于小暑的俗语很多,今天咱们一起说一说俗语“雨打小暑头,45天不用牛”,什么意思?为何单独提到45天?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意思是小暑一候时刮的风都是热浪,二候时蟋蟀开始逃到墙角下躲避酷暑,三候时老鹰要振翅在高空飞行,以便逃离地面的热浪,这说明小暑节气的到来,四季进入盛夏时节,太阳毒辣,地面滚烫,所谓“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可见此时天气温度有多高!
小暑的节气的由来主要还是预判粮食作物生产,小暑前后,北方地区玉米开始旺长,夜晚趴在地里都能听见玉米拔节的声音,棉花也进入开花结铃期,人们为了获得一个好收成,在田间除草、施肥、灭虫,而南方地区早稻此时正抽穗扬花、中稻下秧,也是稻飞虱横行的时候,虽然天气炎热,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田间一派繁忙的景象。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小暑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旱少雨,而江淮流域受太平洋季风气候影响,高温多雨,而且经过人们长期观察发现,只要小暑节气开始几天下雨,基本都是暴雨,而且降水集中,容易形成涝灾,同时会引起山洪爆发,甚至造成泥石流,所以小暑一旦下雨,地面就会泥泞不堪,积水成渊,虽然可以缓解水稻的干旱,但是对于北方地区的作物受害严重,由于降雨集中,旱的旱,涝的涝,天气又热,耕种的牛也不愿意下田。
那为什么是45天?这是因为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经的位置制定的,每15度是一个节气,也就是每15天是一个节气,小暑是盛夏的开始,也是即将进入伏天的时刻,此时雨水开始增多,气温开始升高,而到了下一个节气“大暑”,那才是真正气候炎热的季节,大暑节气日照最强、气温最高,雨水最多,有俗语“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思是夏季东边打闪不会下雨,若是西边打闪,雨水很快就会降落,行人躲避都来不及,而且雷阵雨急促,来去匆匆,天气暴晴,温度更高,牛热的不能走动,更不要说下田,何况牛就是农民的种地的好帮手,热死了牛,一家可能就会缺吃少喝,也不忍心赶它上田。
大暑过后,下一个节气是“立秋”,立秋仍然处在三伏天,此时天气开始转凉,但是暑气一时难消,白天温度仍然很高,有俗语“秋后一伏热死人”的说法,此时雨水季节逐渐过去,有俗语“一场秋雨一场寒”,直到下一个节气“处暑”,气温才开始真正走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所以从“小暑”到“处暑”刚好是三个节气,正好是45天,所以这个时候,天气秋高气爽,牛也可以拉出来干活了。
总之,农村俗语“雨打小暑头,45天不用牛”,意思是从小暑节气开始,气温开始升高,尤其小暑节气开始几天下雨,那么这种炎热的天气就会一直延续到处暑节气,正好是45天,期间人们稍有不慎就会中暑,牛也受不了这种高温天气,而卧在牛棚里乘凉,何况牛是人们耕种的好帮手,也舍不得赶它们下田耕种,所以45天不用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