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里,大姑突然分享了这样一条公众号消息《洗洁精不能长期使用,否则会致癌》。
这篇文章一发出来,群里就炸开了锅,引起了七大姑八大姨的激烈讨论,然而讨论来讨论去,也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最终一家人只能表示,以后尽量能避免使用洗洁精就不用了。
然而洗洁精真的像大家说的那么危险吗?那么我们又该采取哪些更好的办法来清洗碗筷呢?
洗涤剂的发展史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清水来清洗污渍,然而总有些顽强的污渍,例如餐具上面的油污,即使用水反复冲洗也无法完全去掉,这时古老智慧的人们就逐渐想出各种方法来去除这些污渍。
中国人最早使用的洗涤油污的方式是用草木灰,由于草木灰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钾,而碳酸钾在碱性条件下可以使油水解成可溶于水的物质,古人使用这种方法来洗掉衣帽上的油污。
这种方式在古文中就有详细记载,直到今天,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仍有许多人在使用这种古老而天然的方式。
后来,人们又发现氢氧化钾水溶液具有极强的去油功能,而这一功能也被古人很好地运用在了漂洗棉麻织品上。
到了汉代,人们又发现了天然产的碳酸钠,除了用它来去除餐具和衣物上的油污,人们还将碳酸钠和淀粉香料等经过配比,制成商品出售。
后来,肥皂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人们发现这个小小的黄色固体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而且经过这些年来的改进,肥皂也有了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味道。
其实早在公元70年,罗马的学者普林尼就已经使用羊油和草木灰成功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块肥皂,后来这项技术传到了英国,随后英国便建造了一座世界上最早且规模最大的肥皂工厂。
然而由于成本高昂,因此平民根本无力负担肥皂的价格,只有贵族才有资格使用,直到后来,法国一位名叫卢布兰的化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出了更加低廉的制作方式,从那以后,肥皂才开始逐渐出现在家家户户,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清洁剂。
那么我们如今家家户户使用的洗洁精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原来世界上最早的洗洁精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两个名为甘瑟和希策尔的德国化学家在1917年制作而成。
为了找到可以代替肥皂的制作原材料,他们绞尽脑汁研究出了一款合成清洁剂,并给这款产品命名为“内卡尔“,这也是洗洁精最早的来源。
洗洁精真的安全吗?
自打洗洁精进入人们的生活,沾满油污的餐具就在洗洁精的清洗下变得光洁如新,但是在洗洁精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的同时,也让人们对它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
俗话说,病从口入,作为专门用来清洗餐具的洗洁精,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对洗洁精的成分以及它可能给人体造成的影响产生极大的关注。
2006年10月13日,广西凌云县加尤镇的下岩小学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其中67名学生在食用了南宁某公司生产的“千人面“牌好展新香辣鸡面后,陆续出现了头晕恶心的症状。
根据中毒学生回忆,当天的快餐面中有一股浓重的洗涤剂味和铁锈的腥味,随后调查人员在快餐面的汤底里检测出了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其浓度大大超过了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原来造成学生们食物中毒的原因并不是快餐面出了问题,而是因为当天学校食堂的工作人员使用了某种劣质洗洁精,清洗了煮面用的大铁锅,学生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锅中残留的洗洁精吃进了肚子里,才会产生各种不适的症状。
这起新闻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人们纷纷表示使用洗洁精的风险太高了,宁可洗不干净碗,也不能冒着生命危险用洗洁精清洗餐具。
除此之外,近些年,一些关于洗洁精致癌的消息也不断传出,引起了人们的恐慌,但是从科学角度分析,洗洁精本身其实是不致癌的。
洗洁精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泡沫剂和增溶剂,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化学物质,当它接触到餐盘中的油脂时,就会立即和油脂融合,然后在其亲水端基因的作用下,将油脂溶解在水中,这样就能很好的将餐盘洗干净了。
而泡沫剂和增溶剂则是用来辅助表面活性剂,使它溶解油污的能力更强,发挥作用的时间更短。
虽然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化学物质,但是它所含的毒性极低,如果不是大量服用,对人体的伤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市面上大多数洗洁精中的表面活性剂毒性一般在每千克1至5克左右,这也就是说,一个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起码要喝下将近100克的表面活性剂才可能会出事。
此外,一瓶正常规格的洗洁精中大约含有15%至50%的表面活性剂,这就意味着,如果是一瓶500克的洗洁精,则需要一次性服下超过150克的量才可能致命。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正常规范地使用洗洁精是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负面影响的,唯一明显的影响可能就是我们手指上的皮肤会受到一些伤害。
因为人类皮肤的表层都覆盖着一层皮脂膜,对我们的皮肤起到极大的保护作用。
而正因如此,当我们直接用手去接触洗洁精时,手指表面的那层皮脂膜会被洗洁精里的表面活性剂溶解到水中,从而失去对皮肤的保护作用,因此建议在使用洗洁精洗碗时,最好戴上专用的橡胶手套。
一般来说,正规厂家生产的洗洁精中只会含有表面活性剂、泡沫剂和防腐剂等物质,而关于这些成分的含量及配比,国家也是有相应的规定的,就连香味也得符合规定的香型。
然而总有一些黑心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减少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增加甲醛的含量,消费者在买到这类劣质洗洁精后,其中含有的过量甲醛就很有可能残留在餐具上,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人们体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我国关于《手洗餐具用洗涤剂》的标准中,明确规定甲醛的含量不得超过每毫克1克,当使用了甲醛超标的劣质洗洁精后,过量的甲醛才有可能致使人体患癌,一般来说,符合国家生产标准的洗洁精是不会致人患癌的。
洗洁精残留是否对人体有害
既然正规厂家生产的洗洁精其甲醛含量是安全的,那么在使用洗洁精的过程中,日积月累留在餐具上的残留物又是否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呢?
为了彻底打消人们心中的疑虑,在一档电视节目中,检测机构的专业人员对此专门进行了一项对照实验。
在实验中,检测人员设置了4组实验对象,每组餐具上都滴了适当的同款洗洁精,第一组餐具使用盆装水涮洗一遍,第二组餐具使用盆装水涮洗两遍,第三组餐具使用流动水冲洗一边,第四组餐具则使用流动水冲洗30秒。
在四组餐具用对应的方法清洗过后,检测人员用专业的仪器分别测量了四组餐具中残留的洗洁精含量。
结果显示,使用前三种方式清洗的餐具上残留的洗洁精含量均超出了国家限定的标准,而只有第四组被流动水冲洗30秒的餐具才符合国家标准。
这就意味着,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正确的清洗方法,这些残留物是完全符合安全标准的,并不会因为长时间的积累而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
除此之外,许多人对于洗洁精的使用还有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觉得餐具在洗洁精里浸泡的时间越长,它的表面就会被清洗得越干净。
事实上,如果将碗筷和洗洁精长时间泡在水里,很容易滋生细菌,更不利于清洗,而且餐具与洗洁精接触的时间越长,上面的残留物就会越多,对人体也并不是很好。
那么如何正确规范地使用洗洁精,才能在安全无污染的前提下,使餐具洁净一新呢?
洗洁精的正确使用方法
首先我们在挑选洗洁精时,应该找准那些具有国家质量认证标志的品牌,一个合格的洗洁精产品应该是清晰透明、没有异味的。
在使用洗洁精清洗餐具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将沾有油污的餐具放到被稀释后的洗洁精中浸泡2到5分钟,随后用抹布或者洗碗海绵将表面的油污带着洗洁精的泡沫擦掉,再用流动水将其冲洗干净。
另一种方法则是直接将洗洁精倒在抹布或洗碗海绵上面,沾取少量水分后将餐具上的油污擦拭干净,随后再用流动水冲洗。
一般来说,第二种清洗方式比第一种方式的清洁力度更大,更能很好地去除餐具上一些顽固的污渍。
此外,使用温水或热水要比冷水的效果更好,因为当水温越高,油脂就更易溶解,反之,在低温状态下,液体的油污会逐渐冷却凝固,变成硬硬的油块附着在餐具的表面,这样就更难清洗干净。
热水还可以顺便对碗筷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高温可以将一些藏在碗筷里、不容易被洗净的细菌杀死,并让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这样可以让油污被冲洗的更彻底。
除了需要谨慎地挑选洗洁精,洗碗必备的抹布和海绵也应该认真挑选。
由于抹布是直接与餐具接触的物体,因此保持抹布的干净和柔软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最好每一周就更换一次,每次使用过后,则应该用加碱的沸水煮一煮,将其中的脏污洗净,否则极易滋生细菌。
挑选抹布时,尽量选择浅色的纯棉或无纺材质,这是因为浅色的抹布不仅能够清楚明了地看到上面沾染的污渍,且浅色的抹布和深色抹布相对来说,其中的化学染料更少一些,也会对人体产生更少的负面影响。
洗洁精的分类
根据2016年起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洗涤剂》可知,目前市面上的洗涤产品基本被分为A类和B类两类。
A类洗洁精是目前市面上安全等级最高的洗洁精,它可以直接和食物接触,因此常用来清洗水果上面残留的农药。
正因如此,A类洗洁精在制作过程中添加的化学物质比B类要少得多,几乎不会有人体有任何伤害,因此这种洗洁精的价格也更加昂贵。
B类洗洁精就是我们家家户户常用的,用来清洗碗筷的洗洁精,一般不建议和食物直接接触,当用在餐具上时,也需要进行多次冲洗。
一般来说,这两类洗洁精只要从正规厂家购买,都不会对人造成什么影响,但是除此之外,一些洗洁精是无论多便宜都不能买的。
一种是被装在大桶内,没有包装没有品牌的三无洗洁精,许多人看到这种便宜大桶的洗洁精,第一反应就是:捡到大便宜了,殊不知这种洗洁精的安全系数根本达不到国家标准,甚至里面还会含有许多细菌,买回家你就会发现,自己家的碗怎么越洗越脏。
另一种不能买的洗洁精种类就是味道极其浓烈的洗洁精,为了吸引顾客,许多洗洁精品牌便会在自家的产品里添加一些令人身心愉悦的香味,然而有些洗洁精则香的过了头,甚至会使一些消费者闻到后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这是因为其中散发芳香气味的化学物质在释放有毒气体。
如果长时间使用这样的浓香型洗洁精,人的身体多多少少都会受到有毒物的伤害,后果不堪设想。
综上所述,我们在按照正常的方式使用合规的洗洁精时,是无需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的,但是如果仍然无法打消心中的疑虑,其实也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去除油污,将碗筷清洗干净,但无论使用哪种方式,都应以安全方便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