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栖霞山山虽不高,但古迹众多。栖霞寺,是佛教四大丛林之一;唐碑,南京地区最大唐代石碑,碑阴有唐高宗李治御笔“栖霞” 巨字;舍利塔,是建于五代时期最大的舍利塔;千佛岩,是始凿于南朝的迄今逾一千五百多年的江南最大石窟群。
据载,栖霞古寺创建于公元484年,由笃信佛教的明僧绍将其隐居的 "栖霞精舍”捐献佛门,即为栖霞寺之始。
明僧绍(?-- 483年)字休烈,为南朝宋齐年间的隐士,“明经有儒术”,无意仕途,志在山林,乐与清风明月为伴。先隐居于崂山,后至金陵摄山(栖霞山),伐木结庐,避世清居二十余年,但与当时的高僧法度禅师结交,常诵《无量寿经》。南齐永明元年(483),明僧绍舍宅为寺。
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明僧绍之长子明仲璋与法度禅师出资募工在千佛岩开凿三圣像,以纪念明僧绍。据传说三圣像雕凿完工后,佛龛上有佛光显现,太子齐文惠闻讯赶到立即出资开龛造像,带动齐梁权贵士族遂纷纷前来千佛岩凿石开龛,雕凿佛像,历时数十载,终于形成了壮观的千佛崖石窟景象。千佛岩造像始自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11年)逐渐开凿而成,它较云岗石窟开凿年代晚了31年,比龙门石窟开凿年代早了17年,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栖霞寺千佛岩石窟,又称千佛崖石窟,开龛雕凿于南朝齐梁时期,与栖霞寺和舍利塔梯次相接。石窟规模大小不等,错落有序,沿山路蜿蜒排列,分为下中上三层,近看如龙宫凤阙,远观似蜂房鸽舍。根据最近2000年的调查统计,原有石窟佛龛265 个,现存254个。原有造像704 尊,现存 532尊。2001年被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圣殿(大佛阁,无量殿)是千佛岩造像群中最早开凿的第一个佛龛。佛龛及三尊造像均是在山崖岩石之上镌刻雕凿,历时三年而成。现存的无量寿佛殿是明朝万历年间对千佛岩石窟造像修缮时后建。
殿内大佛龛宽约9米,高约11米,进深约6米,佛龛正壁主尊为无量寿佛,结跏趺坐,双手施着禅定印,胸前袈裟呈U字形,衣领垂直向下,呈典型的南朝造像风格。主尊佛像通高约9米,坐佛身高约7.5米,是千佛岩造像中最大的一尊佛像。
主尊两侧的胁侍菩萨均头戴高冠,衣裙华丽,跣足立于莲台之上。左侧为观世音菩萨,右侧为大势至菩萨,两尊菩萨像身高约6.5米。佛教中阿弥陀佛代表无量光明和寿命,观音菩萨代表慈悲,大势至菩萨代表喜舍,并将无量寿佛(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因此将该殿称为三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