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靠种植,灌溉用水保粮食。面对今夏江苏省淮河以南地区高温少雨、热旱叠加、江淮并枯的严峻抗旱形势,省灌溉总渠管理处迅速行动,强化领导,勠力同心,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抗大旱、抗长旱、抗久旱”准备。
5月9日起,淮安一、二、三、四站第二梯级泵站,淮阴抽水站、淮阴三站第三梯级泵站相继投入运行,期间淮安站最大抽水流量311立方米每秒、淮阴站174立方米每秒;7月下旬以后,淮河以南长时间高温少雨,加之农业用水高峰,洪泽湖水位持续下降,8月17日、19日淮安站淮阴站再次相继开机至今仍在高负荷运行。至10月31日,淮安站开机135天,抽水26.9亿立方米,最大抽水流量335立方米每秒;淮阴站(一、三站)开机113天,抽水15.1亿立方米,最大抽水流量260立方米每秒,有力保障了淮北地区工农业生产生活以及航运用水。
强化组织,保障有力
防旱抗旱事关民生,关系国家粮食安全。面对严峻的抗旱形势,总渠管理处第一时间召开抗旱工作会议,科学研判旱情,严格落实抗旱责任制,成立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和抗旱抢险突击队,健全抗旱组织网络。
处水文站强化对天气、旱情信息监测,做好旱情的预报分析和预警,科学研判旱情变化形势,制定完善抗旱应急水量调度方案;处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深入排查整治抗旱隐患,细化实化抗旱应急措施。各部门统筹协调,各司其职、整体作战,做到指令统一、运行顺畅、执行高效,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发挥工程最大效益。
知重负重,担当作为
“我们站今年加固改造的同时又面临开机运行,任务重再加上人员紧缺,原本2-3个人的工作量现在一个人就得完成。站所的青年突击队主动担责,他们提前学习新设备知识,互帮互助,在运行期间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主辅机、高低压等设备进行全面巡查,往上要爬三层,往下也要爬三层,各种设备巡视一圈下来得要四十分钟以上。”淮阴抽水站所长刘红军接受采访时说。
淮阴站管理着5座工程,随着达标创建、精细化管理等要求的不断提升,人员不足问题日益突出,管理所借助加固改造机遇将淮阴站工程与变电所工程合二为一,实现了减员增效目的。合并后虽工作量有所增加,但站所职工主动担当,知重负重,加强巡视检查,消除隐患于萌芽状态,确保工程安全平稳运行,充分发挥工程社会效益。
据统计,淮阴抽水站于5月17日投入抗旱运行,截至10月31日8时,已累计运行9900台时,抽水10.69亿立方米。
凝心聚力,务实笃行
59岁的范家宝是淮安三站的一名站长,自开机抗旱开始就和站所紧紧地“绑”在了一起。手机24时待命,只要一个电话,随时赶赴单位。10月24日凌晨,站区供水泵出现问题,他立即从家中赶到现场进行抢修,一小时内抢修完毕,随即开机恢复供水;面对运行人手不足的问题,还有一个月不到就要退休的老党员薛艳云,主动请缨参加运行值班,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站好最后一班岗,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折射出管理处老党员的无私奉献的精神。管理所年轻党员也不甘示弱、积极向前,姚旺同志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放弃节假日休息,持续做好自动化系统的维护调试工作,保证了故障预警、监视监控系统能够有效运转,确保机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淮安三站作为江水北调第二阶梯泵站,从5月18日开始投入运行,至10月31日已累计运行97天,累计抽水4.69亿立方米。
防微杜渐,攻坚克难
自抗旱以来,总渠管理处上下同心,加强动态监测,持续织密扎牢防旱抗旱坚固防线,对险工险段和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排查,紧盯风险隐患,落实专人专责,推动问题整改到位。
“开机后,我们保持每小时巡查一次的频率,查看主水泵运转时声音、震动、油色油位、冷却水水压等,运行值班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操作与运行管理规程,认真监视、统计、分析工程设备各项运行数据,管理所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利用红外热像仪等加强巡检,及时将安全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淮安抽水一站副所长武春辉说到。
6月17日淮安一站5号机组开机运行,发现机组振动较大,班长刘文立即停机,18日开展检查,发现水导轴承磨损较大、连接螺栓有丢失,导叶体上止口面有较大磨损、螺孔损坏现象,导致机组无法正常运行,随即申请机组大修。正值酷暑,厂房内温度更是高达四十多度,站所职工克服厂房闷热、人手紧张、人机疲劳等不利因素,边维修边运行,争分夺秒,加班加点,紧盯检修进度与检修质量,为缩短检修时间、确保抗旱任务圆满完成而全力奋战。自从5月份开机以来,淮安一站累计运行14847台时,累计抽水5.99亿立方米。
下阶段,总渠管理处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保障农业农村发展,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全力抓好各项防汛抗旱工作,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防汛抗旱精神,为淮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巫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