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回放
想蹭“区块链”热点 12万打水漂
11月初,苏先生加入一个“区块链货币”微信群。点击群里直播链接,苏先生看到,直播时,主讲老师“王华”分享着各种股票、货币等相关财经新闻信息,并讲了一些财务知识。在“王华”讲完后,另一个“陈老师”开始在群里“指导”群成员如何在某指定平台操作买卖,并声称只要按照他的指示下单,就可以轻松赚钱。而就在“老师”们“指导”后不久,苏先生发现,微信群里果真有不少成员不断发送着自己投资赚钱的截图。
有些投资经验的苏先生在群里观察一段时间后,“入金”的冲动越来越强烈。于是,在群里“老师”推荐下,苏先生添加了群里的“助理-雨菲”的个人微信。在对方的要求下,苏先生下载了一个投资平台,并“入金”1万元。很快“盈利”1000元并成功提现,苏先生自此更加相信了平台的真实性。
之后几天,苏先生不断按“助理-雨菲”的要求,向指定银行账户“入金”,前后共投入12万元。但在此期间,每当苏先生想提现时,对方都以各种理由推托。直到11月22日,“助理-雨菲”称苏先生账户余额太少,必须再次“入金”时,苏先生起了疑心,执意要把自己的“本金”12万元提现。这一要求刚提出,苏先生就发现自己被踢出了原先的微信群,而登录的平台也打不开了。
案件分析
所谓“投资者”皆为“托儿”
苏先生遭遇的就是以“区块链”名义发行虚拟货币,并在不法分子指定平台内进行买卖交易的骗局。不法分子打着“区块链”的名号组建所谓投资微信群。在群内,“老师”“助理”们轮番讲解着各种“投资知识”及“投资技巧”。一旦受害者被他们的“讲解”所迷惑后,按不法分子要求向指定平台充值或者向指定账户转账汇款后,等待受害者的将是血本无归的结局。
警方从嫌疑人口中得知,苏先生加入的所谓投资微信群里,“老师”“助理”等都是骗子扮演的,而那些在群里发送自己盈利截图的“投资者”,很大一部分也都是骗子扮演的“托儿”,为的是“炒热群”,并让潜在的受害者相信群里“老师”的“投资功力”,从而最终“入金”。
警方提示
养成理性投资习惯
针对此类借“区块链”实施的诈骗活动,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群众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妥善保管好个人信息。据不少此类骗术的受害者反映,自己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拉进了微信群或者QQ群,从而上当受骗。市民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当妥善保管好个人信息,在使用社交聊天软件时,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其次,养成理性投资习惯。对于那些声称“低投入、高回报”或者收益远远高于市场或银行机构的理财产品,在仔细甄别的同时,更不能盲目相信,一定要时时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以免造成资金损失。
最后,遭遇诈骗时,应第一时间选择报警。一旦市民群众遭遇了诈骗,务必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并向公安机关提供诸如转账记录、平台信息等相应材料,以便公安机关对案件进行进一步侦办。
(来源:人民公安报)
《中国信用》
小编有话说
感谢您关注《中国信用》,和我们一起见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态势。公众号运营以来收到了很多用户的支持和建议,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在这里《中国信用》编辑部对大家表示真挚的感谢,你们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为了更好地向大家提供资讯服务,我们针对这段时间大家提出的疑问和建议,对一些事项做统一的答复和说明,主要有以下几条:
如何关注公众号
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您发送给朋友或朋友圈。
如何投稿以及和小编互动
欢迎大家提供报道和稿源线索,或对杂志提出宝贵建议,可在微信后台与小编们即时互动,也可通过编辑部邮箱联系我们:Chinacredit1@163.com
如何订阅杂志
请咨询010-56805037或010-56805193。
如何转载文章
《中国信用》杂志及微信公众号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中国信用》。
(责编 刘梦雨 制作 陈菁菁 审读 岁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