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日前,2021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发布,指数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力日益增强,已然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
数字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徐州全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紧抓住数字技术变革发展机遇,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建设数字城市,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走出了一条以数字变革引领产业、城市、生态、社会全方位转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数字赋能产业转型,擘画发展新蓝图
今年三月,珠江两岸春风习习,徐州把首场市级招商活动瞄准深圳,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活动中,徐州现场签约44个项目,总投资额达553.8亿元,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40个,占比达90.9%。
徐州紧盯数字“新富矿”,加速从“挖煤炭”到“挖数据”转变,一个战略型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正在加速形成。今年一季度,全市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61.5%,其中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产业增长64.2%。
位于徐工液压件公司的高端液压流体控制与执行元件智能工厂,共有600余台的智能装备分布在12条智能化生产线,形成5个智能化车间,核心智能装备全部实现互联互通,数控化率达90%,国产化率80%。
多年来,徐工一直致力于智能制造发展道路,“高端流体控制与执行元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就是徐工发展智能制造、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智能工厂使用了徐工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云MES管理系统,可完成异地、异主、异构的生产全流程信息化管控与追溯,实现原材料供应与零部件、零部件与主机之间的数据共享,设备联网平台实现可视化,一条条由制造数据转换成的生产指令,让设备“开口说话”,实现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的对话。
发展数字经济是徐州实现产业发展能级跨越和产城融合的关键环节,在徐州高新区,一条数字经济产业链正在培育发展。
位于徐州高新区的淮海数据湖项目是全市重大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39.8亿元,是淮海经济区最大的“全介质、全场景、湖存储”绿色数据中心,一期示范湖项目已于2018年建成运营,形成了200PB储存能力。目前,徐州高新区聚力数据湖引水,全力以赴争取各级各类政务和企业数据向淮海数据湖汇集,为产业生态的形成涵养“水源”。
数据入湖,释放数据新动能。通过数据湖和云平台应用“软件”相结合,将引领城市各领域高效、智能和精细化的管理、运行和服务,加强政务、交通、通信、水和能源等核心系统之间的综合集成,降低能耗,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和运行的智能化。
淮海数据湖项目的链主作用逐步发挥,徐州先后引进了字节跳动、寒武纪、华大基因等30多家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预计运营后每年总产值达15-20亿元。
数字赋能智慧城市,涵养文明新风尚
智慧城市建设是数字技术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引领城市发展转型的有效途径。早在2014年,徐州就发布第一轮《智慧徐州总体规划》,开启智慧城市建设新征程。2020年7月,徐州市政府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以“一枢纽、三中心”为方向,加快构建智慧徐州基础框架,伴随着智慧医疗、智慧城管、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文旅等普及应用,广大民众的生活越来越便利、美好。
不久前,鼓楼区民主小区业主尚女士在徐州市不动产服务中心办理完不动产过户手续后,直接办理了用电过户手续,这得益于国网徐州公司与徐州市政务中心共同开发的“不动产智能链服务平台”。该平台打通了不动产交易业务联办通道,房产过户后系统自动发起用电过户申请,实现“房电”联合过户、一次办结。
国网徐州公司营销部副主任邢季磊介绍,公司还在与政府相关部门对接,探索开发“刷脸可信认证”平台,低压用户“零证办理”即将从设想变为现实。
信息替代人来跑腿,是数字时代网络便民服务的标识。三年前的数字中国峰会上,全国第一张电子社保卡正式发出,电子社保卡的推行,实现了人社公共服务由“卡时代”迈入“码时代”。如今在徐州,电子社保卡申领总数达210万张,开通的定点医院和药店达800家。
“自从领了电子社保卡,就再也不用带着实体卡了,上次去药店买药,直接出示手机中的电子社保卡二维码就行,很方便!” 市民张婷感慨。徐州市电子社保卡已开通医院挂号、扫码购药、社保信息查询、社保缴费、养老资格认证等服务,徐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把电子社保卡具备的身份认证、生物特征识别、移动支付等能力对其他政府部门和机构开放,用于支持更多民生服务,比如交通出行、入园入馆等功能年内就可以实现。”
新基建时代,城市“云”大脑是助力智慧城市发展、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强大支撑。 徐州推出“市民城管通”APP、全国首创城管问题信息采集市场化工作机制等数字化手段,让人人成为城市管理者;全省率先开发运用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成为污染防治“徐州样板”;数字化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探索打造覆盖全市11个中心、162个所、2706个站的智能化办公、大数据分析综合指挥平台……
“数字徐州”的美好图景已经展开,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下,群众办事愈加方便,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
数字赋能民生改善,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获评联合国人居奖、三次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近年来,通过激活“沉睡的数据”,充分利用大数据保障和改善民生,徐州“大家庭”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数字技术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助力民生改善的重要手段。徐州融合打造信息惠民服务平台,50余家单位的1000余项便民项目通过智能终端直接服务100余万注册用户,市民可以通过网页、手机APP、线下窗口等多种渠道享受到政务服务、医疗健康、融合账单等公共服务。
数字化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徐州统一政务服务门户、网上并联审批等功能,实现90%以上项目在线办理、10845 项政务服务事项“不见面”审批,真正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数字发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这一成果也在不断发展、扩大。3月17日,由徐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牵头研发建设的淮海经济区公积金一体化信息共享平台上线,淮海经济区十城公积金管理实现“数据互通、业务互助、信息互认”。该共享平台跨4省10市5个不同信息系统,淮海经济区十城公积金一体化,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发展。
夯实发展“硬实力”、优化发展“软环境”,是推进“数字徐州”建设的必答题。徐州不断完善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政策体系,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为全面开展“数字中徐州”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近几年来,徐州着力推动党建引领、德治先导、自治基础、法治保障的“四位一体”社会善治徐州模式,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各领域、各层次、各方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围绕“四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徐州市大力打造“云”在天空算、“网”在中间联、“格”在城乡治的信息化治理模式,人民群众安全感达98.44%,法治建设满意率江苏第一,徐州成为全国第一批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获批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徐州深化运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和作用,开发应用“彭城码”等数字平台,提高疫情防控智能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成功实现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涉外病例零输入,为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了强大数字支撑。
数字赋能,引领未来。数字经济千帆竞进,徐州勇立数字城市建设潮头,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一座数字之城,呼之欲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何莹子 陈彤
编辑: 陈彤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